大雁出版
⑴ 大雁有什麼樣的精神
大雁有團隊精神。
野雁乃是禽中之冠,自古被視為「五常俱全」的靈物,仁、義、禮、智、信是為五常。我國古代有很多詩句贊美它們,例如「八月初一雁門開,鴻雁南飛帶霜來。」陸游的「雨霽雞棲早,風高雁陣斜」;韋應物的「萬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飛。」(《南中詠雁》),「孟春之月鴻雁北,孟秋之月鴻雁來」《呂氏春秋》等。
雁有仁心,是因為一隊雁陣當中,總有老弱病殘之輩,不能夠憑借自己的能力打食為生,其餘的壯年大雁,絕不會棄之不顧,養其老送其終,此為仁者之心。
大雁不僅有仁,更有情義,雌雁雄雁相配,向來是從一而終。不論是雌雁死或是雄雁亡,剩下落單的一隻孤雁,到死也不會再找別的伴侶。
天空中的雁陣,飛行時或為「一」字,或為「人」字,從頭到尾依長幼之序而排,稱作「雁序」。陣頭都是由老雁引領,壯雁飛得再快,也不會趕超到老雁前邊,這是其禮讓恭謙之意。
雁為最難獵獲之物,是因為大雁有智,落地歇息之際,群雁中會由孤雁放哨警戒。
所謂犬為地厭、雁為天厭、鱧為水厭,這三種生靈最是敏銳機警,一有什麼風吹草動,群雁就會立刻飛到空中躲避,所以不論是獵戶還是野獸,都很難輕易接近地上的雁群。
(1)大雁出版擴展閱讀:
《大雁精神》是2006年中國紡織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金洋。本書主要講述了公司員工都應學習「大雁精神」,像大雁一樣,協同合作,才能使公司更加壯大。
在一個公司裡面,員工就像大雁,團隊就像雁群。大雁的遷徙。就好比企業一步步向成功邁進。如果一個團隊能夠像大雁一樣,共同努力。那麼它就一定能夠取得成功。
無論是企業的管理人員還是普通員工。本書都值得認真學習。只要我們能夠將大雁的這種團隊精神移植到我們自己的團隊中。就沒有做不到的事情,沒有達不到的目標。
大雁人的五種精神:
艱苦奮斗,奮發圖強,吃苦耐勞的創業精神;
質量第一,從嚴過細,一絲不苟的求實精神;
學習技術,尊重知識,注重管理的科學精神;
團結奮斗,務實進取,開拓騰飛的進取精神;
熱愛大雁,建設大雁,文明高尚的獻身精神。
⑵ 有人知道上海哪有好點的素描老師
席慕容
蒙古族女詩人。原籍內蒙古查哈爾盟明安旗。蒙古名字全稱穆倫席連勃, 意為浩盪大江河。是蒙古族王族之後,外婆是王族公主。在父親的軍旅生活 中,席慕容出生於四川。十三歲起在日記中寫詩,十四歲入台北師范藝術科, 後又入台灣師范大學藝術系。1964年入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藝術學院專攻油 畫。畢業後任台灣新竹師專美術科副教授。舉辦過數十次個人畫展,出過畫 集,多次獲多種繪畫獎。1981年,台灣大地出版社出版席慕容的第一本詩集 《七里香》,一年之內再版七次。其他詩集也是一版再版。
席慕容多寫愛情、人生、鄉愁,寫得極美,清新、易懂、好讀也是她擁 有大量讀者的重要原因之一。
席慕蓉年表
一九四三年
農歷十月十五日生於四川重慶城郊金剛坡,祖籍內蒙古察哈爾盟明安旗
一九四八年
於南京入小學一年級
一九四九年
遷至香港,入同濟中學附小
一九五一年
得校內四年級組作文比賽第一名
一九五三年
小學畢業,作文《我的自傳》被選登在校刊封底。升入同校初中一年級
一九五四年
遷至台灣,參加聯合招收插班生之考試,考入北二女(今中山女高)初中二年級。得國文科巢靜老師、董秀老師及美術科楊蒙中老師之鼓勵甚多。開始在日記本上寫詩。購得第一本詩集為餘光中的《藍色的羽毛》
一九五五年
得校內初三組國文閱讀比賽第一名
一九五六年
入台北師范藝術科,正式開始習畫,啟蒙老師為孫立群老師、周瑛老師。三年內皆參與《北師青年》之編輯工作。在校刊上以夏采之筆名發表散文及詩。在校外教育刊物上發表詩作,投稿《自由青年》,亦獲發表。校內演講、辯論及論文比賽均曾獲得第一名
一九五九年
入師大藝術系。素描從陳慧坤、袁樞真老師,水彩從馬白水、李澤藩老師,油畫從李石樵、廖繼春老師,國畫從林玉山、吳詠香、黃君璧、張德文老師
一九六○年
水彩《靜物》一幅入選全省美展
一九六三年
得台北婦女協會舉辦全省青年美術比賽水彩第三名。師大畢業美展油畫第三名,水彩第二名。師大畢業,任教北市仁愛初中。參加皇冠難忘人物徵文,以蕭瑞為筆名,《紀念品》一文得佳作
一九六四年
到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藝術學院進修,入油畫高級班。因入學成績優異,直接升入二年級就讀,從師里昂·德浮斯教授
一九六五年
作品入選巴黎七十屆獨立沙龍,並參加八十一屆女畫家聯合沙龍,十屆國際婦女繪畫展等。同年應邀參加比京皇家歷史美術博物館舉辦之「中國當代畫家展」
一九六六年
二月得教授推薦,在比京艾格蒙畫廊舉行第一次個人畫展。比國七大報畫評均予以評介。應邀參加三十一屆海洋畫家展覽。七月以第一名成績畢業。得最佳優等第一獎、杜特龍·德·特利基金會獎、布魯塞爾市政府頒發之金牌獎及比利時王國金牌獎
一九六七年
進入克勞德·李教授之銅版畫畫室,專習蝕刻銅版畫一年。參加在比京舉行之「歐洲藝展」,得歐洲美協等頒發之兩項銅牌獎。在瑞士佛利堡大學舉行個人畫展。在瑞士溫特吐城舉行個人畫展。在比京可口可樂廠文化中心舉行個人畫展
一九六八年
在比京艾格蒙畫廊及號角畫廊同時舉行個人畫展
一九六九年
以蕭瑞為筆名,在《中央副刊》發表作品
一九七○年
以穆倫為筆名,在《聯合副刊》發表作品。七月回台灣,任教新竹師專美術科。其後數年間應邀參加多次省級及國際性之美展。並以蕭瑞、漠蓉、穆倫·席連勃等筆名投稿,作品多為散文。
一九七四年
在台灣國立歷史博物館國家畫廊舉行回台後第一次個人畫展
一九七六年
參加聯合報第一屆小說獎,以千華為筆名,《生日蛋糕》一文得佳作
一九七七年
在台中美國新聞處舉行個人畫展。十月在皇冠雜志上開始發表《詩的畫,畫的詩》專欄
一九七九年
四月開始研究激光繪畫。五月在台北德國文化中心舉行個人畫展。七月《畫詩》同皇冠雜志社出版。十一月開始在《女性》雜志撰寫幼兒美術教育專欄《寫給年輕母親的信》。十二月在台北太極藝廊舉行個人畫展,為台灣首次激光繪畫之展出。詩作開始在《聯合副刊》發表
一九八○年
繼續研究激光繪畫,發表論文,並以版畫及油畫之形式展出。七月長詩《我母、我母》在幼獅文藝發表。開始畫三百號油畫《荷》
一九八一年
一月以激光版畫參加在美國聖地亞哥舉行之激光藝術聯展。詩作發表於《聯合副刊》、《中國時報》、《中華日報》、《幼獅文藝》、《台灣時報》、《台灣日報》、《自由小報》、《中華文藝》及《陽光小集》。四月長詩《愛的名字》在《台灣時報》發表。六月在台灣國立歷史博物館國家畫廊舉行個人畫展,為父親七十壽辰之賀禮。展出《鏡子連作》及三百號之《荷》。九月詩集《七里香》由大地出版社出版,一個月內再版。十月應邀擔任全省美展油畫部評審委員。十二月《出塞曲》得唱片類最佳作詞金鼎獎
一九八二年
三月散文集《成長的痕跡》及《畫出心中的彩虹》由爾雅出版社出版,十二月《雷射藝術導論》由台灣雷射推廣協會出版。
一九八三年
二月詩集《成長的痕跡》及《畫出心中的彩虹》由大地出版社出版。七月與曉風、愛亞合著《三弦》小品文集由爾雅出版社出版。十月散文集《有一首歌》由洪範書店出版。
一九八四年
於東海大學美術系開《素材研究》課程。開始野生植物之寫生旅行,用針筆、鉛筆、淡彩及粉彩作記錄。開始作雷射鵰刻之實驗。
一九八五年
三月與劉海北合著散文集《同心集》由九歌出版社出版,心岱作序。六月在阿波羅畫廊及皇冠藝術中心舉行畫展,於阿波羅畫廊展出四年來之作品——《夜色系列》及荷花人體等油畫。於皇冠藝文中心展出二十年來油畫及素描作品回顧展。七月應邀赴港參加文藝夏令營。十月散文集《寫給幸福》由爾雅出版社出版。
一九八六年
繼續野生植物之寫生旅行,登石門山初識台灣高山植物。四月與陳其茂、楚戈作三人巡迴聯展,於數縣市文化中心展出。七月應香港浸會學院之邀,赴港演講。八月開始寫作三百行長詩《夏夜的傳說》。十月開始作單色《山水系列》之油畫。
一九八七年
元月詩集《時光九篇》由爾雅出版社出版。四月《時光九篇》獲中興文藝獎章新詩獎。五月與楚戈、蔣勛三人聯展於台北敦煌藝術中心並出版《山水》畫集。五月母逝。六月底應美西華人學會年會之邀赴洛杉磯演講。七月參加舊金山東風書店書展「以文會友」座談會。十月開始作《荷的連作》系列油畫。
一九八八年
三月詩及散文合集《在那遙遠的地方》由圓神出版社出版,其中攝影部分為林東生之作品。七月赴印尼 里島作荷花寫生。九月應邀赴新加坡《南華早報》「讀書月」之演講。
一九八九年
一月散文及素描集《信物》由圓神出版社出版。三月散文及素描集《寫生者》由大雁出版社出版。四月在阿波羅畫廊舉行個展,並應邀赴新港展覽。八月與女芳慈赴歐洲游覽。九月前往父親及先母的家鄉,初見蒙古高原。九月起應主編季季女士之邀,在《中國時報》人間版,發表還鄉系列——《我的家鄉在高原上》共十篇。十月起得友人之助,大量閱讀蒙古現代詩人的作品及蒙古歷史。
一九九○年
七月散文集《我的家鄉在高原上》由圓神出版社出版,其中攝影部分為王行恭之作品。同時亦出版編選之蒙古現代詩選《遠處的星光》。八月與子安凱赴歐洲游覽。九月重返蒙古高原,謁聖祖成吉思汗之陵。九月底前往蒙古烏蘭巴托和林故都。十月乘火車橫渡戈壁,正逢農歷八月十六月圓之夜。
一九九一年
在師院有一年之休假。四月在清韻藝術中心與楚戈、蔣勛三人聯展並出版《花季》畫集。五月散文集《江山有待》由洪範書店出版。六月應德國柏林藝術文化宮之邀赴柏林朗誦詩作。並應邀前往德國漢堡大學現代中國文學課程演講。七月陪同台灣文化訪問團一行十六人,應蒙古文化部之邀請前往烏蘭巴托參加建國七十年慶典活動。七月獲蒙古文化部長頒發之文化獎章。八月《江山有待》大陸版授權由廣州花城出版社出版,並獲悉僅花城一家出版之席慕蓉詩集發行已逾150萬冊。九月與北京中華版權代理公司簽約,委託代為處理大陸各省盜印及仿冒席慕蓉作品之嚴重侵權行為。九月再赴蒙古,訪問當地藝術家,並赴蒙古北部之庫蘇古泊采訪、攝影。
一九九二年
二月在《聯合報》副刊發表策劃已久之《蒙古文學專輯》。二月發表《細看蒙古》之幻燈片,並與汪其楣、樊曼儂、王行恭及蔣勛作蒙古之專題演講。四月邀請蒙古民間音樂工作者來台訪問錄音。五月應邀參加在台北舉行之《蒙古文化國際研討會》,並發表論文《從詩的創作看蒙古當代知識分子》。六月在台北清韻藝術中心個展,並出版《涉江采芙蓉》畫集。六月詩集《河流之歌》由東華書局出版。
本站所收集到的資料至此為止
席慕容作品目錄
1.心靈的探索
〔美術論著〕
出版:自印
時間:1975年8月
2.畫詩
[詩畫]
出版:皇冠
時間:1979年7月
3.七里香
[詩]
出版:大地
時間:1981年7月
4.成長的痕跡
[散文]
出版:爾雅
時間:1982年3月
5.畫出心中的彩虹
[散文]
出版:爾雅
時間:1982年3月
6.鐳射藝術導論
[美術論著]
出版:鐳射推廣協會
時間:1982年12月
7.無怨的青春
[詩]
出版:大地
時間:1983年2月
8.三弦
[小品]
出版:爾雅
時間:1983年7月
9.有一首歌
[散文]
出版:洪範
時間:1983年10月
10.同心集
[散文]
出版:九歌
時間:1985年3月
11.寫給幸福
[散文]
出版:爾雅
時間:1985年10月
12.時光九篇
[詩]
出版:爾雅
時間:1987年1月
13.山水
[畫集]
出版:敦煌藝術中心
時間:1987年5月
14.在那遙遠的地方
[詩.散文.攝影]
出版:圓神
時間:1988年3月
15.信物
[散文.素描]
出版:圓神
時間:1989年1月
16.寫生者
[散文.素描]
出版:圓神
時間:1989年3月
17.我的家在高原上
[散文.攝影]
出版:大雁
時間:1990年7月
18.遠處的星光
[編選]
出版:圓神
時間:1990年7月
19.花季
[畫集]
出版:清韻藝術中心
時間:1991年4月
20.江山有待
[散文]
出版:洪範
時間:1991年5月
21.河流之歌
[詩.素描]
出版:東華
時間:1992年6月
22.涉江采芙蓉
[畫集]
出版:清韻藝術中心
時間:1992年6月
23.寫生者
[散文]
出版:洪範
時間 1994年2月
24.黃羊·玫瑰·飛魚
[散文]
出版:爾雅
時間:1996年7月
25.大雁之歌
[散文.攝影]
出版:皇冠
時間:1997年5月
26.時間草原
[詩]
出版:上海文藝出版社
時間:1997年6月
27.生命的滋味
[散文]
出版:上海文藝出版社
時間:1997年6月
28.意象的暗記
[散文]
出版:上海文藝出版社
時間:1997年6月
29.我的家在高原上
[散文.攝影]
出版:上海文藝出版社
時間:1997年6月
⑶ 大雁歸來的主旨是什麼
抒發作者對大雁的喜愛之情。作者筆下,大雁可愛,人與大雁和諧相處,情趣盎然。
近代·奧爾多·利奧波德《大雁歸來》原文:
一隻燕子的來臨說明不了春天,但當一群大雁沖破了3月暖流的霧靄時,春天就來到了。
如果一隻主紅雀對著暖流歌唱起春天來,卻發現自己搞錯了,它還可以糾正自己的錯誤,繼續保持它在冬季的緘默。
如果一隻花鼠想出來曬太陽,卻遇到了一陣暴風雪,也可以再回去睡覺;而一隻定期遷徙的大雁,下定了在黑夜飛行200英里的賭注,它一旦起程再要撤回去就不那麼容易了。
向我們農場宣告新的季節來臨的大雁知道很多事情,其中包括威斯康星的法規。11月份南飛的鳥群,目空一切地從我們的頭上高高飛過,即使發現了它們所喜歡的沙灘和沼澤,也幾乎是一聲不響。
烏鴉通常被認為是筆直飛行的,但與堅定不移向南飛行200英里直達最近的大湖的大雁相比,它的飛行也就成了曲線。
大雁到了目的地,時而在寬闊的水面上閑盪,時而跑到剛剛收割的玉米地里撿食玉米粒。大雁知道,從黎明到夜幕降臨,在每個沼澤地和池塘邊,都有瞄準它們的獵槍。
3月的大雁則不同。盡管它們在冬天的大部分時間里都可能受到槍擊,但現在卻是休戰時刻。它們順著彎曲的河流拐來拐去,穿過現在已經沒有獵槍的狩獵點和小洲,向每個沙灘低語著,如同向久別的朋友低語一樣。
它們低低地在沼澤和草地上空曲折地穿行著,向每個剛剛融化的水窪和池塘問好。在我們的沼澤上空做了幾次試探性的盤旋之後,它們白色的尾部朝著遠方的山丘,終於慢慢扇動著黑色的翅膀,靜靜地向池塘滑翔下來。
一觸到水,我們剛到的客人就會叫起來,似乎它們濺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我們的大雁又回來了。
第一群大雁一旦來到這里,它們便向每一群遷徙的雁群喧嚷著發出邀請。不消幾天,沼澤地里到處都可以看到它們。在我們的農場,可以根據兩個數字來衡量春天的富足:所種的松樹和停留的大雁。1946年4月11日,我們記錄下來的大雁是642隻。
春天與秋天一樣,我們的春雁每天都要去玉米地作一次旅行,但絕不是偷偷摸摸進行的。從早到晚,它們一群一群地喧鬧著往收割後的玉米地飛去。每次出發之前,都有一場高聲而有趣的辯論,而每次返回之前的爭論則更為響亮。
返回的雁群,不再在沼澤上空做試探性的盤旋,而像凋零的楓葉一樣,搖晃著從空中落下來,並向下面歡呼的鳥兒們伸出雙腳。
那接著而來的低語,是它們在論述食物的價值。它們現在所吃的玉米粒在整個冬天都被厚厚的積雪覆蓋著,所以才未被那些在雪中搜尋玉米的烏鴉、棉尾兔、田鼠以及環頸雉所發現。
通過對春雁集會的日常程序的觀察,人們注意到,所有的孤雁都有一種共性:它們的飛行和鳴叫很頻繁,而且聲調憂郁,於是人們就得出結論:這些孤雁是傷心的單身。
我和我的學生注意到每支雁隊組成的數字。六年之後,在對孤雁的解釋上,出現了一束不曾預料的希望之光。從數字分析中發現,六隻或以六的倍數組成的雁隊,要比偶爾出現一隻,多得多。
換句話說,雁群是一些家庭,或者說是一些家庭的聚合體,而那些孤雁正好大致符合我們先前所提出來的那種想像,它們是喪失了親人的倖存者。單調枯燥的數字竟能如此進一步激發愛鳥者的感傷。
在4月的夜間,當天氣暖和得可以呆在屋外時,我們喜歡傾聽大雁在沼澤中集會時的鳴叫。在那兒,有很長一段時間都是靜悄悄的,人們聽到的只是沙錐鳥扇動翅膀的聲音,遠處的一隻貓頭鷹的叫聲,或者是某隻多情的美洲半蹼鷸從鼻子里發出的咯咯聲。
然後,突然間,刺耳的雁叫聲出現了,並且帶著一陣急促的混亂的回聲。有翅膀在水上的拍打聲,有蹼的劃動而發出來的聲音,還有觀戰者們激烈的辯論所發出的呼叫聲。隨後,一個深沉的聲音算是最後發言,喧鬧聲也漸漸低沉下去,只能聽到一些模糊的稀疏的談論。
等到白頭翁花盛開的時候,我們的大雁集會也就逐漸少下來。在5月來到之時,我們的沼澤便再次成為彌漫著青草氣息的地方,那些紅翅黑鸝和黑臉田雞更給它增添生氣。
1943年的開羅會議上人們發現,各國之間的聯合是不可預期的。然而,大雁的這種聯合觀念已經有很長時間了。每年3月,它們都要用自己的生命來為實現這個基本的信念做賭注。
自更新世(第四紀的早期,自160萬年前至1萬年前。)以來,每年3月,從中國海到西伯利亞,從幼發拉底河到伏爾加河,從尼羅河到摩爾曼斯克,從林肯郡到斯匹次卑爾根群島,大雁都要吹起聯合的號角。
因為有了這種國際性的大雁遷徙活動,伊利諾斯的玉米粒才得以穿過雲層,被帶到北極的凍土帶。在這種每年一度的遷徙中,整個大陸所獲得的是從三月的天空灑下來的一首有益無損的帶著野性的詩歌。
(3)大雁出版擴展閱讀
內容簡介:
作者多用擬人手法描寫大雁,這種寫法不單純是一種修辭手法的運用,而且表達了作者對大雁的喜愛之情。作者對大雁是那樣有感情,他喜歡觀察它們,研究它們,知之愈多,愛之愈深。因此,大雁在作者心目中,像人類一樣具有靈性,雁群就像人群似的。
大雁是報春的使者,作者把春雁的數目看作自己農場春天富足的兩大標准之一,他是那樣珍愛大雁。春雁覓食前後的鳴叫,似乎先有一場辯論,返回後還會論述食物的價值。
作者為孤雁而感傷,為它們失去親人而悲哀傷痛,這也是對槍殺大雁者的反感乃至憤恨。晚上大雁群居沼澤,作者說那是他們的集會,他喜歡聽那種集會的種種聲響。
大雁的形象,在作者筆下,躍然紙上,聲情並茂。無論描寫大雁歸來,還是描寫大雁覓食、集會,作者按照大雁行為的過程,有層次地細細地加以描寫,如聞其聲。
作者認為,大雁是人類的夥伴,動物使地球充滿生機,充滿詩意,充滿樂趣;人類應該珍愛有益無損的動物,和諧共處,不應該憑借自己的優勢而去傷害它們。
濃郁的抒情色彩更是一大特色。字里行間注滿愛鳥之情。他對大雁的遷徙飛翔由衷欽敬,他為大雁擔驚受怕,為遍體創傷的孤雁的不幸而悲哀傷痛,他為大雁歸來而欣喜歡樂,對大雁的種種鳴聲由衷喜愛,即使不是直抒胸臆,筆墨中也飽含感情。
作者簡介:
奧爾多·利奧波德(Aldo Leopold,1887年1月11日——1948年4月21日),美國享有國際聲望的科學家和環境保護主義者,被稱作美國新保護活動的「先知」「美國新環境理論的創始者」。他同時又是一個觀察家,一個敏銳的思想家,一個造詣極深的文學巨匠。
一生共出版了三本書和大約500篇文章,大部分是有關科學和技術的題目。《沙鄉年鑒》是作者的自然隨筆和哲學論文集,也是土地倫理學的開山之作。其中,他的作品《大雁歸來》被人民教育出版社選為其八年級下冊語文教科書第七篇課文。
⑷ 到底是席慕容還是席慕蓉
席慕容
蒙古族女詩人。原籍內蒙古查哈爾盟明安旗。蒙古名字全稱穆倫席連勃, 意為浩盪大江河。是蒙古族王族之後,外婆是王族公主。在父親的軍旅生活 中,席慕容出生於四川。十三歲起在日記中寫詩,十四歲入台北師范藝術科, 後又入台灣師范大學藝術系。1964年入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藝術學院專攻油 畫。畢業後任台灣新竹師專美術科副教授。舉辦過數十次個人畫展,出過畫 集,多次獲多種繪畫獎。1981年,台灣大地出版社出版席慕容的第一本詩集 《七里香》,一年之內再版七次。其他詩集也是一版再版。
席慕容多寫愛情、人生、鄉愁,寫得極美,清新、易懂、好讀也是她擁 有大量讀者的重要原因之一。
席慕蓉年表
一九四三年
農歷十月十五日生於四川重慶城郊金剛坡,祖籍內蒙古察哈爾盟明安旗
一九四八年
於南京入小學一年級
一九四九年
遷至香港,入同濟中學附小
一九五一年
得校內四年級組作文比賽第一名
一九五三年
小學畢業,作文《我的自傳》被選登在校刊封底。升入同校初中一年級
一九五四年
遷至台灣,參加聯合招收插班生之考試,考入北二女(今中山女高)初中二年級。得國文科巢靜老師、董秀老師及美術科楊蒙中老師之鼓勵甚多。開始在日記本上寫詩。購得第一本詩集為餘光中的《藍色的羽毛》
一九五五年
得校內初三組國文閱讀比賽第一名
一九五六年
入台北師范藝術科,正式開始習畫,啟蒙老師為孫立群老師、周瑛老師。三年內皆參與《北師青年》之編輯工作。在校刊上以夏采之筆名發表散文及詩。在校外教育刊物上發表詩作,投稿《自由青年》,亦獲發表。校內演講、辯論及論文比賽均曾獲得第一名
一九五九年
入師大藝術系。素描從陳慧坤、袁樞真老師,水彩從馬白水、李澤藩老師,油畫從李石樵、廖繼春老師,國畫從林玉山、吳詠香、黃君璧、張德文老師
一九六○年
水彩《靜物》一幅入選全省美展
一九六三年
得台北婦女協會舉辦全省青年美術比賽水彩第三名。師大畢業美展油畫第三名,水彩第二名。師大畢業,任教北市仁愛初中。參加皇冠難忘人物徵文,以蕭瑞為筆名,《紀念品》一文得佳作
一九六四年
到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藝術學院進修,入油畫高級班。因入學成績優異,直接升入二年級就讀,從師里昂·德浮斯教授
一九六五年
作品入選巴黎七十屆獨立沙龍,並參加八十一屆女畫家聯合沙龍,十屆國際婦女繪畫展等。同年應邀參加比京皇家歷史美術博物館舉辦之「中國當代畫家展」
一九六六年
二月得教授推薦,在比京艾格蒙畫廊舉行第一次個人畫展。比國七大報畫評均予以評介。應邀參加三十一屆海洋畫家展覽。七月以第一名成績畢業。得最佳優等第一獎、杜特龍·德·特利基金會獎、布魯塞爾市政府頒發之金牌獎及比利時王國金牌獎
一九六七年
進入克勞德·李教授之銅版畫畫室,專習蝕刻銅版畫一年。參加在比京舉行之「歐洲藝展」,得歐洲美協等頒發之兩項銅牌獎。在瑞士佛利堡大學舉行個人畫展。在瑞士溫特吐城舉行個人畫展。在比京可口可樂廠文化中心舉行個人畫展
一九六八年
在比京艾格蒙畫廊及號角畫廊同時舉行個人畫展
一九六九年
以蕭瑞為筆名,在《中央副刊》發表作品
一九七○年
以穆倫為筆名,在《聯合副刊》發表作品。七月回台灣,任教新竹師專美術科。其後數年間應邀參加多次省級及國際性之美展。並以蕭瑞、漠蓉、穆倫·席連勃等筆名投稿,作品多為散文。
一九七四年
在台灣國立歷史博物館國家畫廊舉行回台後第一次個人畫展
一九七六年
參加聯合報第一屆小說獎,以千華為筆名,《生日蛋糕》一文得佳作
一九七七年
在台中美國新聞處舉行個人畫展。十月在皇冠雜志上開始發表《詩的畫,畫的詩》專欄
一九七九年
四月開始研究激光繪畫。五月在台北德國文化中心舉行個人畫展。七月《畫詩》同皇冠雜志社出版。十一月開始在《女性》雜志撰寫幼兒美術教育專欄《寫給年輕母親的信》。十二月在台北太極藝廊舉行個人畫展,為台灣首次激光繪畫之展出。詩作開始在《聯合副刊》發表
一九八○年
繼續研究激光繪畫,發表論文,並以版畫及油畫之形式展出。七月長詩《我母、我母》在幼獅文藝發表。開始畫三百號油畫《荷》
一九八一年
一月以激光版畫參加在美國聖地亞哥舉行之激光藝術聯展。詩作發表於《聯合副刊》、《中國時報》、《中華日報》、《幼獅文藝》、《台灣時報》、《台灣日報》、《自由小報》、《中華文藝》及《陽光小集》。四月長詩《愛的名字》在《台灣時報》發表。六月在台灣國立歷史博物館國家畫廊舉行個人畫展,為父親七十壽辰之賀禮。展出《鏡子連作》及三百號之《荷》。九月詩集《七里香》由大地出版社出版,一個月內再版。十月應邀擔任全省美展油畫部評審委員。十二月《出塞曲》得唱片類最佳作詞金鼎獎
一九八二年
三月散文集《成長的痕跡》及《畫出心中的彩虹》由爾雅出版社出版,十二月《雷射藝術導論》由台灣雷射推廣協會出版。
一九八三年
二月詩集《成長的痕跡》及《畫出心中的彩虹》由大地出版社出版。七月與曉風、愛亞合著《三弦》小品文集由爾雅出版社出版。十月散文集《有一首歌》由洪範書店出版。
一九八四年
於東海大學美術系開《素材研究》課程。開始野生植物之寫生旅行,用針筆、鉛筆、淡彩及粉彩作記錄。開始作雷射鵰刻之實驗。
一九八五年
三月與劉海北合著散文集《同心集》由九歌出版社出版,心岱作序。六月在阿波羅畫廊及皇冠藝術中心舉行畫展,於阿波羅畫廊展出四年來之作品——《夜色系列》及荷花人體等油畫。於皇冠藝文中心展出二十年來油畫及素描作品回顧展。七月應邀赴港參加文藝夏令營。十月散文集《寫給幸福》由爾雅出版社出版。
一九八六年
繼續野生植物之寫生旅行,登石門山初識台灣高山植物。四月與陳其茂、楚戈作三人巡迴聯展,於數縣市文化中心展出。七月應香港浸會學院之邀,赴港演講。八月開始寫作三百行長詩《夏夜的傳說》。十月開始作單色《山水系列》之油畫。
一九八七年
元月詩集《時光九篇》由爾雅出版社出版。四月《時光九篇》獲中興文藝獎章新詩獎。五月與楚戈、蔣勛三人聯展於台北敦煌藝術中心並出版《山水》畫集。五月母逝。六月底應美西華人學會年會之邀赴洛杉磯演講。七月參加舊金山東風書店書展「以文會友」座談會。十月開始作《荷的連作》系列油畫。
一九八八年
三月詩及散文合集《在那遙遠的地方》由圓神出版社出版,其中攝影部分為林東生之作品。七月赴印尼 里島作荷花寫生。九月應邀赴新加坡《南華早報》「讀書月」之演講。
一九八九年
一月散文及素描集《信物》由圓神出版社出版。三月散文及素描集《寫生者》由大雁出版社出版。四月在阿波羅畫廊舉行個展,並應邀赴新港展覽。八月與女芳慈赴歐洲游覽。九月前往父親及先母的家鄉,初見蒙古高原。九月起應主編季季女士之邀,在《中國時報》人間版,發表還鄉系列——《我的家鄉在高原上》共十篇。十月起得友人之助,大量閱讀蒙古現代詩人的作品及蒙古歷史。
一九九○年
七月散文集《我的家鄉在高原上》由圓神出版社出版,其中攝影部分為王行恭之作品。同時亦出版編選之蒙古現代詩選《遠處的星光》。八月與子安凱赴歐洲游覽。九月重返蒙古高原,謁聖祖成吉思汗之陵。九月底前往蒙古烏蘭巴托和林故都。十月乘火車橫渡戈壁,正逢農歷八月十六月圓之夜。
一九九一年
在師院有一年之休假。四月在清韻藝術中心與楚戈、蔣勛三人聯展並出版《花季》畫集。五月散文集《江山有待》由洪範書店出版。六月應德國柏林藝術文化宮之邀赴柏林朗誦詩作。並應邀前往德國漢堡大學現代中國文學課程演講。七月陪同台灣文化訪問團一行十六人,應蒙古文化部之邀請前往烏蘭巴托參加建國七十年慶典活動。七月獲蒙古文化部長頒發之文化獎章。八月《江山有待》大陸版授權由廣州花城出版社出版,並獲悉僅花城一家出版之席慕蓉詩集發行已逾150萬冊。九月與北京中華版權代理公司簽約,委託代為處理大陸各省盜印及仿冒席慕蓉作品之嚴重侵權行為。九月再赴蒙古,訪問當地藝術家,並赴蒙古北部之庫蘇古泊采訪、攝影。
一九九二年
二月在《聯合報》副刊發表策劃已久之《蒙古文學專輯》。二月發表《細看蒙古》之幻燈片,並與汪其楣、樊曼儂、王行恭及蔣勛作蒙古之專題演講。四月邀請蒙古民間音樂工作者來台訪問錄音。五月應邀參加在台北舉行之《蒙古文化國際研討會》,並發表論文《從詩的創作看蒙古當代知識分子》。六月在台北清韻藝術中心個展,並出版《涉江采芙蓉》畫集。六月詩集《河流之歌》由東華書局出版。
⑸ 誰知道席慕容和宗羹的簡介高懸賞
http://bk..com/view/5331.htm
黃宗羲 (1610~1695)
明末清初史學家、思想家
黃宗羲,字太沖,號南雷,世稱梨洲先生。浙江餘姚人。父黃尊素為東林名士,為宦官魏忠賢所害。早年參加「復社」反閹黨斗爭。清兵南下,他招募義兵建「黃氏世忠營」抗清。明亡後匿跡山林,隱居著述。與孫奇逢、李並稱三大儒。黃宗羲學問廣博,對天文、算學、地理等均有研究,尤以史學成就最大。哲學上反對程朱學派的理一元論,堅持氣一元論的唯物主義觀點,認為「離氣無理」,理在氣中。但在心物關繫上,又未超脫王守仁「心學」束縛,認為物不能離心,心是根本。清聖祖康熙元年(1662)撰成《明夷待訪錄》,書中猛烈抨擊封建專制的政治制度,提出鮮明的民主觀念。對明代思想史料作了系統整理。十五年至二十四年(1676― 1685)完成的《明儒學案》是第一部系統的中國哲學斷代史。另有整理宋、元思想史料的《宋元學案》留世。
小人好惡以己,
君子好惡以道。
――黃宗羹
《明夷待訪錄》是一部劃時代的著作, 在有2000多年封建傳統的中國,它不啻是暗夜火炬,隆冬春雷。它有《原君》、《原臣》、《原法》、《置相》、《學校》等21篇。著名學者顧炎武看了這本書的手稿,連聲說:中國有人才,中國民族大有希望。事隔200多年以後,梁啟超還驚詫地稱其為「大膽之創論」。至於當時的封建統治者則把他的學說視為洪水猛獸,把《明夷待訪錄》列為禁書,不許其流傳人間。直到戊戌運動時期,譚嗣同等人出於維新變法的需要,把《明夷待訪錄》印刷了數萬本,秘密散布,使這顆火種重新燃燒起來,對於鼓動民主思想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⑹ 《大雁歸來》一文如何分層次
第一部分(1~5段),描寫大雁歸來時的情景。
第一段寫與燕子比較,說明大雁才是報春的真正使者。
第二段寫大雁對春天把握准確。
第三段寫秋天的大雁,為下文作鋪墊。
第四段寫春燕歸來時的歡快景象。
第二部分(6~10段),介紹大雁的日常生活。
第六段寫春歸的大雁活潑歡快的樣子。
第七段介紹雁的孤獨和憂郁,從側面反映作者對槍殺大雁者的憤恨。
第八段說明雁群是一些家庭或一些家庭的聚合體。
第九段按時間順序寫晚間聽大雁在沼澤中集會時的鳴叫。
第十段說明大雁集合的時間逐漸減少。
第三部分(11~13段),寫大雁的聯合觀念。
第十一段寫大雁具有人類所缺乏的聯合觀念。
第十二段寫大雁的聯合是全球性質的神奇的大聯合。
第十三段寫大雁的國際性遷徙活動給人類帶來的益處。
(6)大雁出版擴展閱讀
內容簡介:
作者多用擬人手法描寫大雁,這種寫法不單純是一種修辭手法的運用,而且表達了作者對大雁的喜愛之情。作者對大雁是那樣有感情,他喜歡觀察它們,研究它們,知之愈多,愛之愈深。因此,大雁在作者心目中,像人類一樣具有靈性,雁群就像人群似的。
大雁是報春的使者,作者把春雁的數目看作自己農場春天富足的兩大標准之一,他是那樣珍愛大雁。春雁覓食前後的鳴叫,似乎先有一場辯論,返回後還會論述食物的價值。作者為孤雁而感傷,為它們失去親人而悲哀傷痛,不必說,這也是對槍殺大雁者的反感乃至憤恨。
晚上大雁群居沼澤,作者說那是他們的集會,他喜歡聽那種集會的種種聲響。作者心目中,大雁具有聯合的觀念,可謂全球一體化,正是人類所不及的。作者心目中,大雁的遷徙活動是富有詩意的,它們對人類有益無損,大雁歸來的鳴叫,簡直是帶有野性的詩歌。
總而言之,作者認為,大雁是人類的夥伴,動物使地球充滿生機,充滿詩意,充滿樂趣;人類應該珍愛有益無損的動物,和諧共處,不應該憑借自己的優勢而去傷害它們。保護野生動物,珍愛野生動物,就是全文的主旨。
從寫作上說,形象性、知識性、抒情性的完美結合,是一大特色。大雁的形象,在作者筆下,躍然紙上,聲情並茂。無論描寫大雁歸來,還是描寫大雁覓食、集會,作者按照大雁行為的過程,有層次地細細地加以描寫,讓人如見其形,如聞其聲。
關於大雁的知識,作者介紹了自己苦心孤詣的發現,諸如飛行路線之直,雁隊的數字分析,為人們聞所未聞,讓讀者分享作者的發現之樂。
濃郁的抒情色彩更是一大特色。字里行間注滿愛鳥之情。他對大雁的遷徙飛翔由衷欽敬,他為大雁擔驚受怕,為遍體創傷的孤雁的不幸而悲哀傷痛,他為大雁歸來而欣喜歡樂,對大雁的種種鳴聲由衷喜愛,即使不是直抒胸臆,筆墨中也飽含感情。
作者簡介:
奧爾多·利奧波德(Aldo Leopold,1887年1月11日——1948年4月21日),美國享有國際聲望的科學家和環境保護主義者,被稱作美國新保護活動的「先知」「美國新環境理論的創始者」。他同時又是一個觀察家,一個敏銳的思想家,一個造詣極深的文學巨匠。
一生共出版了三本書和大約500篇文章,大部分是有關科學和技術的題目。《沙鄉年鑒》是作者的自然隨筆和哲學論文集,也是土地倫理學的開山之作。其中,他的作品《大雁歸來》被人民教育出版社選為其八年級下冊語文教科書第七篇課文。
⑺ 什麼是大雁精神
大雁精神就是團隊精神。
《大雁精神》是2006年中國紡織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金洋。主要講述了公司員工都應學習「大雁精神」,像大雁一樣,協同合作,才能使公司更加壯大。
大雁能夠飛越千里,不是因為他自己本身有多麼的強,而是因為他們團結起來,目標一致,群策群力,共同努力,讓他們達到了獨自所難以實現的遷徙。
在一個公司裡面,員工就像大雁,團隊就像雁群。大雁的團隊精神,如果能夠運用到我們的團隊中,將整個團隊的能力發揮到極限,我們就能實現我們的目標,甚至超出我們所期望的結果,達到我們所未意料到的良好效果。
在一個公司裡面,員工就像大雁,團隊就像雁群。大雁的遷徙。就好比企業一步步向成功邁進。如果一個團隊能夠像大雁一樣,共同努力。那麼它就一定能夠取得成功。只要我們能夠將大雁的這種團隊精神移植到我們自己的團隊中。就沒有做不到的事情,沒有達不到的目標。
(7)大雁出版擴展閱讀
團隊精神的影響因素 :
1. 團隊精神的基礎——揮灑個性 。團隊業績從根本上說,首先來自於團隊成員個人的成果,其次來自於集體成果。團隊所依賴的是個體成員的共同貢獻而得到實實在在的集體成果。這里恰恰不要求團隊成員都犧牲自我去完成同一件事情,而要求團隊成員都發揮自我去做好這一件事情。
2. 團隊精神的核心——協同合作 。社會學實驗表明,兩個人以團隊的方式相互協作、優勢互補,其工作績效明顯優於兩個人單干時績效的總和。團隊精神強調的不僅僅是一般意義上的合作與齊心協力,它要求發揮團隊的優勢。
3. 團隊精神的最高境界——團結一致。全體成員的向心力、凝聚力是從鬆散的個人集合走向團隊最重要的標志。在這里,有一個共同的目標並鼓勵所有成員為之奮斗固然是重要的,但是,向心力、凝聚力來自於團隊成員自覺的內心動力,來自於共同的價值觀。
4. 團隊精神的外在形式——奉獻精神 。團隊總是有著明確的目標,實現這些目標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的。因此,具有團隊精神的人,總是以一種強烈的責任感,充滿活力和熱情,為了確保完成團隊賦予的使命,和同事一起,努力奮斗、積極進取、創造性地工作。
⑻ 席慕蓉是香港的什麼家和什麼家
作家
還有..
她好象是主攻油畫的
⑼ "深情若是一樁悲劇,必定以死來句讀"是誰說的
這句話的意思是:
如果深情因為不平等的付出而釀成了畸形的愛,那麼毀滅則是對情深之人最終的懲罰。
摘自的簡媜《四月裂帛》。
簡媜台灣宜蘭縣冬山鄉人,現代文學作家。
台灣散文家往往天份極高,筆下的文字更是清新脫俗,出水芙蓉一般,確有大陸作家所不及處也,這大概與台灣沒有發生文化斷裂的革命有關,保持了傳統文化的水土養分,故唯美文學在此地源遠流長;雅者如餘光中、張曉風、許達然等,皆為一代大家。
近年來新生代散文作家,簡媜的散文別具一格,可謂是女作家中的「異數」,她筆下搖曳恣縱,言人之所不能言,但謹守紀律,輕易不逾越文法尺度,收放之間看得出旺盛過人之血色,卻始終維持著一種從容的學院氣息。
洗盡鉛華,獨具慧眼,以卓越細筆,描繪人間生活情態,常有惕然驚心的刻畫,令人如在盛夏平添一種寒意也。其雖為女性,但其文卻有著男性作家所不及之大氣。
(9)大雁出版擴展閱讀:
"深情若是一樁悲劇,必定以死來句讀"也可用於隱喻轟轟烈烈卻又不得善終的愛情:
1、梁山伯與祝英台
梁山伯與祝英台本在一家書院就讀,同窗共燭整整三載,祝英台愛上了朴實老實的梁兄,而梁山伯雖不知祝英台是女子,卻也有些傾慕,所以心中糾結壓抑。畢業之後,梁山伯格外想念祝英台,於是去其家中探訪,驚喜地發現對方竟是個貌美的姑娘。
互達心意以後,梁山伯去祝家求親,卻發現祝老爺早已經將女兒許配給了有權有勢的馬公子,梁山伯心灰意冷,一病為起,不久故去。
祝英台則在送親路上,路過梁山伯的墳頭的時候,與死去的梁兄雙雙化蝶。蝴蝶壽命短暫,美麗卻有些脆弱,大概也正如梁祝的深情,絢麗卻沒能長久地在一起。
2、劉蘭芝與焦仲卿
東漢末年建安年間,廬江府小吏焦仲卿的妻子劉氏,被仲卿的母親驅趕回娘家,她發誓不再改嫁。但她娘家的人一直逼著她再嫁,她只好投水自盡。焦仲卿聽到妻子的死訊後,也弔死在自己家裡庭院的樹上。
3、羅密歐與朱麗葉
義大利貴族凱普萊特女兒朱麗葉與蒙太古的兒子羅密歐誠摯相愛,誓言相依,但因兩家世代為仇而受到阻撓。
他們不僅彼此相愛,而且大膽追求他們的愛情.不惜以命拼爭。他們的愛情力量使他們敢於面對家族的仇恨,敢於向生活中的障阻挑戰。他們為了追求新的生活模式。不怕做贖罪的羔羊,因而他們的死亡雖是生命的終結,卻在道德上取得了勝利。終於使兩個敵對的家族言歸於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