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發表方式 » 中國出版業發展報告

中國出版業發展報告

發布時間: 2021-03-12 23:02:13

Ⅰ 中國目前的出版集團數目,要最新數據

出版事業

出版事業持續發展。2005年共出版各類報紙404億份,各類期刊27.5億冊,各類圖書64億冊(張)。

從2002年開始,出版行業開始進行整合,目前全國共組建出版集團55家。成立於2003年4月的中國出版集團,由聲名顯赫的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三聯書店和新華書店總店、中國出版對外貿易總公司、中國圖書進出口(集團)公司等12家大型企事業單位組成,集各種介質出版物的出版和銷售、連鎖經營、進出口貿易、版權貿易、印刷復制、信息技術服務、科技開發、資本運作於一體,被稱為「出版界航空母艦」。

按照中國對加入世貿組織的承諾,2003年5月新聞出版總署頒布了《外商投資圖書、報紙、期刊分銷企業管理辦法》,規定從5月1日起允許外國投資者在中國市場從事書報刊零售業務;對於設立外商投資書報刊批發企業的規定已於2004年12月1日施行。該辦法還明確規定外商投資設立書報刊零售、批發企業須經新聞出版總署批准。目前,已有60多家外資企業在中國大陸設有辦事機構,准備和正在申請投資設立書報刊分銷企業。

圖書和期刊

目前中國共有570家出版社,音像出版單位320家。國家多次規劃圖書出版的重點項目,設立優秀圖書獎項,促進了圖書業的發展。期刊業以驚人速度發展。1949年,全國僅有期刊257種,印數2000萬冊,人均不足0.1冊;而改革開放後的1979年,全國的期刊總數發展為1470種,總印數達到11.84億冊,人均1冊。2005年期刊品種達到9423種,總印數為27.5億冊,每人平均2.1冊。

社會信息化進程的加快,使電子出版物市場迅速形成,如今已有相當規模,每年都有2000多種電子出版物面世。

對外出版

中國國際出版集團是一個以出版、印刷、發行外文書刊為主的大型出版集團,在出版對外交流合作中起著獨特作用。該集團包括英、法、西班牙、阿拉伯、韓、日、俄、中等文版的五種紙質雜志——《北京周報》、《今日中國》、《中國畫報》、《人民中國》、《中國》,以及多個文版的網站;外文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等七家出版社——每年以近20種外文出版1000餘種不同題材的圖書,發行至19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方位向世界展示中國的面貌,發揮溝通世界文明的重要作用。集團所屬的中國國際圖書貿易總公司向80多個國家和地區發行各種書刊,並在其中部分國家和地區經常舉辦中國書展。

五洲傳播中心 主要製作多文種音像製品(包括影視)和文字出版物的民間性國際傳播機構。自1993年成立以來,該中心每年均推出數百小時的影視節目和上百種圖書,發行至世界150多個國家和地區。傳播內容以介紹中國基本情況、弘揚中華文化、反映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進程、回答國際輿論關注的焦點問題、展現中國風土人情等為主。

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 在國際互聯網上對外介紹中國情況的最權威、最集中、最豐富的資訊網站。它於1997年1月1日凌晨開通運作,90%以上的受眾來自國外。

---《了解中國》

(五洲傳播中心/北京五洲泛華網路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

Ⅱ 我國出版行業的現狀

4月20日剛剛公布的新聞出版產業的十二五規劃 網上應該很好查,各媒體也列舉的很多點,你要求的字數才2500,我覺得你就選一個點說清楚即可,面面俱到反而沒有重點,可選擇的有數字電子出版,這個現在熱,報道的 你的參考資料也多,還有就是版權,因為這次版權也剛推出了一個規劃,有針對性又很詳細。
一般大眾媒體都是總結性觀點,你要找全文內容就去新聞出版總署的網站,或者新聞出版報的中國新聞出版網都會有。

Ⅲ 圖書出版發行業未來發展空間國際上圖書出版發行重點企業有什麼發展趨勢

近幾年中國圖書零售市場一直保持著正增長趨勢,2007年圖書零售情況同比去年上漲了10.41%。2008上半年全國圖書零售市場碼洋規模同比增長6.26%,增長幅度低於2007年同期水平。另外在2008年上半年市場銷量前500名圖書中,有84本為引進版作品,同比有所減少。
2008-2010年,人們物質生活水平將不斷上升,精神層面的追求也隨之提高,對圖書的需求量將會越來越大,圖書出版發行業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同時,隨著中國圖書發行和零售市場的對外開放,民營和海外資本接踵而來。圖書出版發行業的競爭力也越來越激烈,中國圖書出版發行行業也面臨一系列的困難,如:高庫存制約著圖書出版業的發展、豪華圖書捨本逐末、選題平庸重復出版、盜版圖書出版屢禁不止、圖書出版發行市場競爭混亂、圖書出版結構不合理等等。針對這些情況,國家出台相應的政策法規規范市場,出版發行企業努力做出調整,社會各界做出相應的努力,取得不錯的成效,使得圖書出版發行市場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中國投資資訊網 2009-2012年中國圖書出版發行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
中外圖書出版發行重點企業
9.1 貝塔斯曼出版集團

9.1.1 公司簡介

9.1.2 貝塔斯曼的旗下公司及經營范圍

9.1.3 貝塔斯曼的經營特點和發展策略

9.1.4 貝塔斯曼在中國的發展

9.1.5 貝塔斯曼書友會的運作模式
9.2 培生集團

9.2.1 公司簡介

9.2.2 培生的戰略要素

9.2.3 培生發展戰略類型

9.2.4 培生的發展競爭戰略

9.2.5 培生的職能戰略(產品戰略)
9.3 人民教育出版社

9.3.1 人民教育出版社簡介

9.3.2 人教社實現社會與經濟效益雙贏

9.3.3 人教社出版《漢語2008》叢書

9.3.4 人教社推出學校體育運動書籍
9.4 高等教育出版社

9.4.1 高等教育出版社簡介

9.4.2 2008年高等教育出版社發力社會學慣用書

9.4.3 高教社開通學術期刊在線出版平台

9.4.4 高教出版社攜手SAP突破管理飛躍

9.4.5 高教版社「藍色發行」的發行模式
9.5 新華出版社

9.5.1 新華出版社簡介

9.5.2 新華出版社新書獻讀者

9.5.3 新華出版社品牌戰略階段分析
9.6 其他圖書出版發行企業

9.6.1 外語與教學研究出版社

9.6.2 上海世紀出版集團

9.6.3 新華圖書發行集團

9.6.4 湖北省圖書發行集團

9.6.5 北京社科圖書發行公司

Ⅳ 中國發展報告2010由哪裡出版

人民日報出版社

Ⅳ 求<<2006年中國出版業分析及投資咨詢報告>>下載地址~

www.ocn.com.cn/reports/2006139chuby.htm - 49k

Ⅵ 中國總共有多少家圖書出版社

到目前為止,全國共581家出版社,列表如下(排名不分先後)

Ⅶ 中國經濟出版社藍皮書 安徽民間資本報告

空城,等著與你相見。等著你的出現,期盼

Ⅷ 中國出版業距春天還有多遠

諸多出版人紛紛發表意見。 文學閱讀被置於金字塔尖 中國作協副主席、著名報告文學家、作家出版社前社長何建明認為,莫言獲「諾獎」對於文學類圖書的出版無疑注入了「正能量」。一方面,它使文學工作者在「生產」作品的環節,精益求精,好中求好,相信最近幾年會有更多的純文學精品出現。另一方面,它也使出版工作者更有底氣,使以中青年為核心的文學閱讀市場十分活躍。中國文學類圖書的出版狀況一度十分低迷。一般來說,一本書如果銷售到2萬~3萬冊,就算很不錯了。在市場中能否銷售至20萬冊、產生一定社會影響的作品當屬鳳毛麟角。而近期,圍繞著文學出版市場確實出現了一些亮點。 何建明說,最關鍵的是,諾獎使世界關注了中國文化和中國文學,尤其是中國文化中的民族性部分,這使得中國作家有更多的自信和自覺進行創作。他們會從原先的「我是世界的中心」進而考慮「我離世界有多遠」。這是中國文化走出去的內驅力。 中國文聯出版社編輯室主任、詩人洪燭說:「一輪新的出版潮的出現往往是需要契機來啟動的。莫言-諾獎對於2013年中國出版業最實質性的影響是——純文學被重新置於金字塔尖,文學閱讀也被置於金字塔尖。因為,經濟唱主角,文學被邊緣,『掙錢』是『主流』,已有相當長的時間。這個文化事件似乎有『扭轉乾坤』的意義。」他說,以前逛書店會發現,擺在顯著位置的全是大眾暢銷書、勵志讀物、富豪傳記,或者「舌尖上的美食」。而現在卻被替代為莫言作品——這將會帶動一場文學閱讀熱。當然,它對於其他作家的影響則有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就像珠穆朗瑪峰帶動喜馬拉雅山脈一樣」。 洪燭看好2013年的中國出版業。他說,以往,互聯網上的文學寫作已經升溫,如,博客寫作、微博寫作,幾乎掀起了一場全民寫作熱,但這是自下而上的。莫言獲諾獎確是一場自上而下的文學變革。兩者將共同推動出版業的發展。 一個人不可能拯救一個行業 洪燭表示,以往,中國出版業所追求的,是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當前,從社會效益來看,純文學升溫,出版業水漲船高。從經濟效益來看,拉動了市場銷售鏈條。最重要的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大眾曾一度懷疑現當代文學的價值和意義,反而對古代文學高山仰止。這個文化事件正是一場「造山運動」:為當代文學建造一座高峰。一個莫言出來了,還會有第二個、第三個,創造中國文化的高海拔。 然而,北京經典博維文化發展公司負責人之一史翔,卻冷靜地直接從市場銷售上談到,莫言獲諾獎已經對出版業形成了一段時間的刺激。如,賣場銷量上漲、網路閱讀量上浮、書店人流量增長等。同時,與此相關的印刷業、造紙業、物流業被拉動。「但這種畸形的暢銷會逐漸趨於平淡。不可能指望一個人拯救一個行業。」 在出版的延伸行業之一的雜志社裡,相關編輯也感到興奮。《長篇小說選刊》編輯馬季說,在促進出版業發展的同時,作家作品的版權問題不容小覷。無論是誰,出版商一窩蜂開始印書,缺乏必要的市場評估,資源就會過度集中在一個人的作品上,造成資源浪費。隨之而來的版權大戰,更是凸顯無序競爭的急功近利。中國出版業應在法規上規范強化,遏制亂的局面。 馬季說,這段時間,一批1980年代成長起來的成年讀者,似乎回到年輕時代——理想復甦,夢想升溫。當然,對於作家本身而言,還是要冷靜、踏實地寫作。以往作家似乎總是趕不上時代發展的步伐,總是慢一拍。現在,中國的「移動閱讀」量從18億攀升到30億。讀者和作家都搭上了時代的列車。 翻譯作品「自覺」走向世界 何建明指出,優良、貼切的翻譯,有助於中外文化溝通。對於中國出版來說,以往的情況是:中國引進外國作品多。如,幾乎九成以上是「走進來的」,只有一二成是「走出去的」——圖書貿易逆差大。而且輸出的作家、作品也顯得比較單一。如,外國讀者似乎只知道余華、莫言、《狼圖騰》等作家或作品。當下正是改變這種現狀的開端。 「中國出版人的眼光,更具有了世界性,心境與胸懷更加寬廣。作家的寫作,也不只局限於一個地區、一個事件、一個領域,而是有可能放眼到國際視野中去書寫、去刻畫、去記錄。走出國門成為一種自覺。」 何建明相信,2013年,國外出版商會對翻譯中國作品更感興趣。「國際圖書博覽會」中的版權交易,會有更多的「中國文化走出去」的正能量。 史翔說,作為目前大陸莫言作品的授權出版方,他深感規范市場版權亂象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