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網查重 » 論公眾參與的城市規劃制度知網

論公眾參與的城市規劃制度知網

發布時間: 2021-03-31 00:01:48

Ⅰ 求一篇城市規劃方面的論文

城市設計、城市規劃一體論 論文 摘要: 當前,城市設計已成為規劃界、建築界的熱點研究領域。在理論上可謂百家爭鳴,呈現出從未有過的繁榮局面;在實踐上,從南到北,全國上下,各種各樣的「城市設計」項目如雨後春筍,特別是一些重大的國際競賽、招標項目,更是把「城市設計」推上了一個新的高潮,使「城市設計」正悄然成為一種時尚,城市設計的地位也日益提高。 關鍵詞: 城市設計 城市規劃 當前,城市設計已成為規劃界、建築界的熱點研究領域。在理論上可謂百家爭鳴,呈現出從未有過的繁榮局面; 在實踐上,從南到北,全國上下,各種各樣的「城市設計」項目如雨後春筍,特別是一些重大的國際競賽、招標項目,更是把「城市設計」推上了一個新的高潮,使 「城市設計」正悄然成為一種時尚,城市設計的地位也日益提高。又由於城市設計自身兼有理論形態與實踐形態的雙重屬性,並在長期的探索中形成了一定理論與方法,因此,城市設計「獨立」的呼聲日漸高漲。 人們經常可以看到類似「城市設計是一門獨立的學科」的說法,在學科體系中把城市設計與城市規劃並列等同; 同時,大量以「X X X城市設計」命名的工程項目及設計成果不斷涌現。這種現象的出現,一方面說明重視城市設計的思想正日益深人人心,這對提高我國城市規劃設計質量、改善城市空間環境無疑是十分有益的;然而另一方面,如果缺乏深人的思考和研究,片面強調城市設計獨立於城市規劃之外,不但不利城市規劃學科體系和理論體系的完善,還可能導致城市設計流於表面化和形式化,反而不利城市設計積極作用的發揮。因此,必須明確城市設計在城市規劃學科體系中的地位與作用,理順其與城市規劃的關系,才能切實達到指導城市建設的目的。 應該說,城市設計與城市規劃一直都有著難舍難分的淵源關系。 從歷史發展看,工業革命以前及其早期的很多城市規劃理論與實踐,用今天的眼光來看就是城市設計活動,可見,對於那一時期而言,城市規劃與城市設計是同一行為的不同表述而已;即使是現代城市設計的產生,也與城市規劃難分你我。現代城市設計論的倡導者沙里寧最初建議:「。,。…為了分析中避免引起誤解,談到城市的三維空間概念時,就避免使用『規劃』改用『設計』這個名詞……一,在不涉及到所討論的問題時,同意接受『規劃』這個通稱。」 由此可知,城市設計最初是承擔了城市規劃中某一領域(三維空間)或某一部分的工作,並為了把該部分工作加以強調而作的用詞上的規定,目的是為了提起人們對該部分工作的重視。這主要是因為隨著社會的發展,現代城市規劃與建築設計的分工,引起了城市空間設計的削弱,導致城市空間整體環境質量逐漸下降。人們為克服這一弊端,提出了城市設計的概念,使城市設計工作得到了恢復與發展。1965年美國建築師協會出版的《城市設計—城鎮建築》一書中也提到,今日我們不得不使用城市設計(UrbanDesign)這個詞彙, (與傳統的城市設計Civ-ic Design相區別—筆者注),但「城市設計概念的建立,並非要去創造一個新的分離的領域,而是要防止這一基本的環境問題被忽視或丟棄。」可見,城市設計概念的提出,不是為了創建一個全新的學科,而是為了喚祝人們對環諳問顆的羊汁,為了恢復城市規劃本身具有卻被長期忽視的塑造、改善城市空間環境質量的職能,從而使城市規劃更好、更全面地為城市建設服務。 從實際的操作層面上看,城市設計與城市規劃也是緊密結合、密不可分的。 城市三維空間景觀的塑造與城市平面布局是一種互為條件、相互制約的關系。城市規劃在涉及城市的用地布局、路網結構、市政設施等諸方面的同時,必然包含了對城市空間特徵塑造的思考,沒有「純二維」的規劃,而且規劃的思想觀念和意圖也必須最終投映在土地和空間中才能得以實現。城市設計和城市規劃所要研究的對象都是人們所處的城市,只是側重點有所不同,它們都以創造一種良好的、有序的生產、生活環境為目的,都要綜合協調各項城市功能,安排城市各項用地,組織好交通和安排好各類工程設施,都要研究城市的社會發展,考慮城市的歷史文脈等。 可見,它們之間交叉、重疊的領域涵蓋了城市建設系統各個方面,兩者統一於一個完整的規劃過程之中。規劃的平面布局圖,也是城市設計進行城市三維空間環境塑造的基礎依據和前提; 另一方面,對城市空問的塑造與安排,又可反饋回來對平面布局進行完善、補充和調整,從而使兩者都趨於更加合理化。反之,城市設計與城市規劃脫節,其交又的部分必不能取得統一,出現設計和規劃之間改動很大的現象,造成時間、人力、物力、財力多方面的浪費;如果不進行改動,兩個不同的方案對於同一城市或同一地塊而言在實際中根本無法操作實施,規劃設計的方案只能落個「圖上畫畫、牆上掛掛」的結果。當前很多地方都是在還沒有進行規劃之前,就委託進行「城市設計」,這種沒有規劃原則指導的「城市設計」最終也只能停留在漂亮的模型和圖紙上,很難說有多少現實意義。 另外,從我國的城市規劃的實踐來看,城市規劃和城市設計也一直是融合在一起、互相滲透、密不可分的。我國城市規劃的發展可概括為: 本世紀初學歐美,50年代學前蘇聯,80年代以來學歐美與建構我國城市規劃理論並存(60^-70年代斷層,無規劃)。無論哪個時期,在規劃程序上始終以總體規劃設計(含分區規劃)和詳細規劃設計進行階段劃分,如果「設計」觀念不在全過程體現就無法達到整體效果上的完美。而且,在我國以往的規劃實踐中,普遍存在著注重物質形態規劃、對可行性分析、經濟與社會發展方面的研究相對薄弱的問題。對成果的評價也往往是認為圖紙畫得越漂亮,設計水平就越高;我國現行的規劃教育體制仍未能突破形態規劃的傳統,使得學生對「形體」、「造型」的設計產生偏愛,而缺乏對理論研究的關注和熱情。 因此,我國的城市規劃無論從實踐發展,還是從對規劃的認識、規劃的過程以及教育體制上,在對形體方面的關注不是提得不夠,而是提得過多了,這與西方國家的情況是不一樣的,有識之士早就開始呼籲:「超越形態規劃」、「少些表現、多些研究」,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片面強調城市設計的獨立性,很可能是為形體規劃論打起了一把保護傘,使我們又回到只注重物質形態規劃的老路上去,這一點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城市規劃設計」一詞反映了我國城市規劃學科發展的歷程,規劃和設計相結合,反映了我國城市規劃工作的特點和實際。對城市功能結構的合理安排布局與對城市空間環境的塑造,是一個完整的城市規劃過程中不密不可分的指導城市建設的兩個方面,若人為地將其分開,必然產生眾多的、難以解決的矛盾。 城市設計只有與城市規劃相結合,走一體化的道路,才能充分發揮其空間景觀環境塑造的職能,才能真正實現設計價值觀從以規劃師為主體向以使用者為主體的轉變。城市規劃應將城市設計作為自己學科領域的一個組成部分。將城市設計納人統一的城市規劃過程,不僅因為它們所處理的內容和對象相接近或者銜接得非常緊密而無法明確劃分開來,而且還完善了城市規劃對城市社會整體的把握,同時也符合我國城市規劃發展的實際。 即使在西方,60 年代以後城市設計的發展也並不是廢棄了城市規劃,而恰恰是城市規劃發展的進一步深化。城市規劃工作的重點向兩個方向轉移:一個是以Zoning為代表的法規文本體系的制定和執行,另一個就是以人為中心,通過城市空間環境塑造提高人們生活空間的環境質量和生活質量的城市設計。只有在這樣的背景下,城市設計才有可能獲得全面的發展。因此可以說,城市設計與城市規劃是一個完整的城市規劃過程中緊密結合的兩個方面,兩者互為條件、相互依存、相輔相承,共同為城市建設服務。只有走城市設計和城市規劃一體化的道路,才能兼顧各方面的效益,使城市建設大系統達到最優化。

Ⅱ 北京城市保持與發展的基本原則是

北京城市保持與發展的基本原則是:需要遵循公共利益優先、公平正義和以人為本三大基本倫理原則。
城市規劃應遵循三大基本倫理原則:
規劃是城市發展的靈魂,城市建設,離不開科學合理的規劃。在城市規劃界,亞里士多德有一句話被反復提起:「人們來到城市是為了生活,人們居住在城市是為了更好的生活」,這段話集中反映了城市生活中滿足人類生活目標的最珍貴價值,一切為了人的美好生活,是城市規劃最根本的倫理追求,離開了使生活更美好這一主題,任何城市都將失去城市發展本身的意義。
10月13日,受濟南市規劃局邀請,在「城市之善,在其美好」城市規劃的倫理審視專題講座上,北京建築工程學院文法學院秦紅嶺教授作了題為《城市之善,在其美好》的主題演講,她認為,城市規劃是一種倫理實踐,在當前快速城市化的進程中,對於「美好城市」、對於「好的城市規劃」應該具有什麼樣的價值判斷標准,很多人甚至是許多規劃人都缺乏深刻的體認與觀念上的反思。而要回答與解決價值判斷標准問題,就需要倫理學的介入。一切為了人的美好生活,是城市規劃最根本的倫理追求,正確發揮城市規劃對城市發展的引領作用,造就美好城市,需要遵循公共利益優先、公平正義和以人為本三大基本倫理原則。
公共利益優先
談到如何明確公共利益,秦紅嶺認為,公共利益具有公共性和廣泛性,其目的是使公眾普遍受益。不能將公共利益與政府利益,尤其是政府部門利益簡單地畫等號。公共利益具有客觀性與社會共享性,可以通過公共物品的供給和公共服務的運作過程得以具體體現。關於城市規劃中保障公共利益的倫理對策,一是健全以公眾參與為核心的城市規劃利益訴求機制,完善公眾參與規劃的法律制度,借鑒國外公眾參與的規劃理論與實踐,變事後參與為全過程參與、變被動參與為主動參與、變形式化參與為實質性參與,改變公眾參與方式表面化、形式化的局面。二是加強規劃行政機關的行政倫理建設。秦紅嶺認為,應有效推進城市規劃師的職業倫理建設,使城市規劃師真正成為公共利益的代言人。
公平正義是城市規劃核心
關於城市規劃中的公平與正義,秦紅嶺認為,當前,我國正經歷著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城市化進程,眾多大城市及小城鎮仍舊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趨勢。在這種城市化快速推進的背景下,社會公平正義問題就顯得尤為突出。首先,實現規劃正義應突出公平的價值目標。城市規劃應圍繞公平優先的思路進行制度創新,努力改善城市化進程中的民生問題,增加人民群眾急需的城市公共產品的有效供給,實現共享城市發展成果的基本理念和城市發展政策兩者之間的有機統一。其次,應注重對弱勢群體利益的保護。另外,實現規劃正義,不應忽視代際正義,注重代際公平。當代人在開發利用資源和環境時,不僅要考慮自身的利益,滿足當代人發展的需求,還必須要兼顧後代人的延續需求。
以人為本規劃城市
城市建設與城市發展應始終從人的現實生活需要出發,把普通人的價值放在首位,體現對普通人生活狀況的全面關注。城市規劃是為人服務的,而不是為規劃而規劃,城市規劃的最終目的是全面提高人的生活質量。城市是所有居住在其中的人的城市,這其中,既包括本地居民也包括外來人員,城市規劃「以人為本」,應當是以城市中全體市民的利益為本。

Ⅲ 公眾參與城市管理方面 主要存在哪些現實問題

城市社區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社區承擔了更多的社會事務職責,但社區的管理權力卻未得到相應調整
各條線在社區各設一套班子,對社區服務建設總量不少,但因是"小而全",相互之間沒有實現充分整合。如民政部門重視對老年人口的生活照料服務,衛生部門大力推進社區衛生康復治療服務;文化部門提倡社區文化設施的充分使用,教育部門要求發揮社區教育功能;衛生部門促進衛生保健的開展,計劃生育部門開展對育齡婦女的生殖健康服務等等。這些社區服務具有很大的共通性和重復性,這其實是舊管理體制條塊分割的矛盾在社區管理體制未得到充分完善時期的表現。對社區服務資源的優化整合,將是進一步完善社區管理體制的重要內容,也是進一步發揮社區服務功能的關鍵問題。
二政府部門在社區管理中存在經常性的"越位"問題
有些政府部門仍在行使本應由社區企業行使的職能,有些政府部門承攬和包辦了許多本應由社會自治組織辦理的事物,街道辦事處直接領導和管理居民委員會工作的現象還較為普遍的存在,街道辦事處還時常干預社會中介組織行使社會職能。
三社區管理工作人員隊伍薄弱,整體專業化程度偏低
從總體上看,目前我國城市社區管理人員隊年齡結構的不適應,絕大多數社區工作人員年齡偏大,老齡化現象嚴重。再是非專業化現象嚴重。在我國計劃經濟體制時期,政府對城市居民的控制主要是通過單位來實現的,居委會作為單位體制的補充,只管理單位體制以外的社會人員,它負有的社會管理和社會服務功能還相對較少,工作比較簡單,因而在居委會人員的任職資格方面,條件比較寬松,只要有熱心,有時間和精力就基本上能夠勝任居委會的工作。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物質水平的提高,人們的需求趨向多元化和復雜化對社區服務與管理的專業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階段居委會成員的非專業化已不能適應新形勢對社區管理者的要求。
四城市社區管理缺乏經濟基礎
由於政府投入不夠,基層社區缺乏有效經濟來源,導致目前社區硬體設施普遍落後,嚴重製約了社區發展。許多地方的基層社區組織辦公場所僅有幾十平方米,辦公條件簡陋,更不用說興建居民活動場所。硬體設施的落後影響了社區各項工作的開展導致了"有項目缺硬體,想服務缺場所"的局面。此外,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由於人們認識上的偏差,價值觀、利益觀發生了扭曲,居民公益事業參與度大大降低。出現這種現象,除了受市場經濟的影響外,對居民缺乏教育、社區與居民關系疏遠、缺乏科學參與機制以及缺少社區公共物品等都是其重要因素。
五對社區管理不重視,認識上有誤區
目前,一些領導和基層工作者對新形勢下社區工作的變化和社區建設在城市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基礎作用認識不足,有的甚至認為社區居委會無非就是多了兩個字,工作性質還是"換湯不換葯",只是在原來居委會的攤子上換了形式和說法。因此,社區建設工作處於可有可無的位置,既無班子(領導班子),也沒法子和房子。也有人認為社區建設是城市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產物,是經濟發達地區的城市所需要做的事,於是以本地經濟尚不發達、資金短缺、基礎設施差等理由為借口,工作始終務"虛"不務實,社區調整力度不大,社區建設投入小,各項工作遲遲無法落實。
三、解決城市社區管理中存在問題的對策
一切實轉變政府的社會職能,解決政府職能的越位和缺位問題
在社區建設中,社會管理、社會治理、社會福利與社會服務等都是政府的責任。這樣說不等於社區中的社會事務都應由政府包攬,也並非意味著政府是這些管理和服務的唯一主體。事實上,政府在社區和整個社會領域中的職責和功能都是有限的,與非政府組織或非營利組織的分工合作是必然趨勢。因此,轉變政府的社會職能就意味著,一是將政府不該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社會職能和事務剝離出去,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或者"委託管理"的方式,將那些社會事務轉交給各類專業的非營利社會服務機構去運作和管理;一是解決政府在社區建設中的職能缺位問題,如缺乏對社區居民的社會福利和社會服務的公共財政支持,忽視對居住在本社區的農民工社會權益的保護,以及對受虐兒童乞討現象的放任等等。這里,筆者還想強調的是:政府在經濟領域中轉變自己的職能,實現"政企分開",讓渡一些經濟權力,會馬上換來稅收和財政收入的增長;但政府在社會領域中轉變自己的職能,不僅意味著需要讓渡部分控制社會、管理社會的權力,而且還需要大大增加對社會領域的投入。所以,政府社會職能轉變的難度可能要遠遠大於經濟職能的轉變過程,監督、推動政府社會職能的轉變應是全黨和全社會的責任。
二構建合理有效的城市社區管理體制
在社區黨委、社區居委會、社區工作站、社區居民事物服務所的基礎上,建立一個具有反饋功能的監督保障機制。應當要把各種監督機制實行有機結合,在充分發揮各自優勢的同時,力求實現它們的合力,調動每一個社區成員的積極性和參與性,使其成為社區治理的真正主體,形成群眾監督的網路效應。(見圖)。
圖 城市社區管理體制結構圖
三建立有效的權利監督機制
在提倡向社區放權的過程中,為了實現社區權力的良性運作,必須對其進行有效的監督,否則就會出現權力的濫用等嚴重後果。構建科學的監督機制和權力平衡機制,這直接關繫到整個社區的穩定和發展,也是維護廣大居民利益、實現社區有效運作的重要保障機制。
在社區組織內部的監督上,應當由社區成員代表大會推選產生社區議事監督委員會,通過召開會議等形式對社區居委會和社區內其它工作機構以及政府各部門提出意見、建議,進行民主評議和實行社會監督,並向社區成員代表會議和社區居委會反饋情況。同時,必須實行社區政務公開、財務公開的制度,增強社區管理的透明度,讓社區居民及其他社區、政府等外界組織及時了解社區運行狀況,監督社區管理者的管理成效,有利於社區之間的橫向對比,激勵社區工作的有序和高效開展。
在社區群眾監督的層面上,要廣泛調動群眾參與的積極性。首先可以把媒體引進社區,利用媒體的網路效應,及時傳遞各社區建設與管理的成功做法和寶貴經驗,也揭露當中出現的問題、治理的弊端;其次,可以是聘用社區監察員,對社區各項事務進行規范化的監督,同時可以設立社區監督電話、社區留言板等,給居民創造便利的監督途徑和條件。
四強化社區組織領導,營造共駐共建氛圍
社區在傳統的行政模式下形成的依賴式發展,致使其治理能力逐步減弱,積極性和創造性漸漸萎縮,尤其是社區的軟環境建設方面更顯薄弱。因此,加強社區自身能力的培養和建設,更應成為當前社區管理的重中之重。要注意社區管理人員的能力培養,實現專業化的社區服務管理。現代社區是建立在市場經濟基礎之上,社會分工愈益細化,因此,客觀上就要求作為工作第一線的社區工作者素質要有一個大的提高。應當在政府指導下,依靠社會工作教育機構,有計劃、有步驟地對在崗的各級社區社會工作人員及管理者進行系統培訓,努力提高他們的專業能力與水平;同時各級政府和社會服務機構要積極吸收社會工作專業的大學生和研究生投身於社區工作事業;還應參照發達國家地區的成功做法,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使用適用於我國社會工作者的專業技術職務晉升制度,促進其專業化和職業化發展。
五通過宣傳教育,加強居民對社區的認知和認同
由於根深蒂固的中位意識和長期以來居委會的行政化色彩,多數居民把社區當成一級行政組織,認為跟自己沒多大關系。因此,有必要通過多種途徑如黑板報、標語、宣傳欄、市民學校等,宣傳有關城市社區建設的相關法律、文件,以及社區內的好人好事、與社區相關的重要消息。使居民明確社區居委會是群眾性自治組織,社區應是一個守望相助的共同體,以此增強居民對社區的認同感。
六探索新的城市社區財力機制,為社區建設提供資金保障和物質支撐
城市社區建設,需要有穩定的資金保障和物質支撐。近年來,雖然各級政府對社區建設有一些投入,但與社區所承擔的工作相比,還遠不相適應。多數社區的辦公場所相對簡陋,辦公設施和服務設施標准不高,社區幹部的工作條件還較艱苦,待遇較低,客觀上影響了社區總體服務水平的提高。長此下去不僅不利於社區建設的深入開展,還會挫傷社區幹部的工作積極性,一些高素質人才就可能流失。為此、必須探索一種有利於形成社區組織的穩定財力來源的新的社區財力機制,使社區建設資金的來源多元化、制度化。
結論
通過本文的分析和探討,影響城市社區管理的好壞有著許許多多的因素,本文只是提到重點幾個,所以要探索城市社區治理結構存在的問題,可以借鑒國外城市社區的治理經驗,來構建和完善我國的城市社區管理體制,目前我國城市社區組織的發育程度還不高,社區成員的參與能力也有待提高,社區自治的客觀條件尚不充分。從這個意義上說,高度社會化與強勢政府的互動、政府主導與社區自治的共治是當前我國城市社區管理體制的理想構架。

Ⅳ 試述公眾參與思想的發展演變,並結合某一規劃實例談談實施公眾參與的設想

公共投資建設項目決策中的公眾參與問題研究
陳珂
(重慶大學建設管理與房地產學院,重慶400045)
摘要:公眾參與在整個公共投資建設項目決策中起到一種釋放壓力和監督糾偏的作用,尤其是對於大型公共投資建設項目,如水電站、橋梁、機場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公眾參與不僅可以減少因市場缺陷和政府失靈給項目建設帶來的各種干擾,對緩解項目決策中出現的種種矛盾和負面效應,都有積極的作用。旨在通過分析國家為應對金融危機而公布的4萬億投資計劃的構成,明確公眾參與對於有效發揮投資帶動作用,促進經濟穩定增長的重要性,同時針對我國公眾參與的發展現狀,試圖提出個人的建議和看法。
關鍵詞:金融危機;公眾參與;公共投資建設項目;項目決策
中圖分類號:F2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7348(2009)21-0102-04
收稿日期:2009-07-21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09BZZ029)
作者簡介:陳珂(1984-),男,山東泰安人,重慶大學建設管理與房地產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科學與工程。
第26卷%第21期
2009年11 月
科技進步與對策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Vol.26 No.21%
Nov. 2009
第21 期
表1 擴大內需4萬億元投資投向構成(單位:億元)
重點投向資金測算
總計40 000
廉租住房、棚戶區改造等保障性住房4 000
農村水電路氣房等民生工程和基礎設施3 700
鐵路、公路、機場、水利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和城市
電網改造15 000
醫療衛生、教育文化等社會事業發展1 500
節能減排和生態建設工程2 100
自主創新和產業結構調整3 700
汶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10 000
註:數據來源於國家發改委網站。
從表1中我們可以看出,在4萬億元的總投資中,有超
過一半的資金投向了大型的公共投資建設項目,比如南水
北調、災後重建、農村公路建設、鐵路、公路及機場等重大
基礎設施建設等。如何使這些投資真正發揮作用,是擺在
決策者面前的重大課題。在我國公共投資建設項目(後面
簡稱項目)領域,長期存在著項目決策失誤率高、形象工程
泛濫、「豆腐渣」工程頻頻曝光、官員貪污腐敗等現象,這些
現象絕大部分是由於項目決策管理上出現了問題。而公眾
參與是實現決策民主化、科學化的必經之路,是世界貿易
組織關於行政公開、信息公開的普遍要求。因此基於公共
投資建設項目對於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重要性,以及公眾參
與對於公共投資建設項目決策和管理的重要性,研究公共
投資建設項目決策中的公眾參與具有其現實意義。
1 公共投資建設項目決策過程中公眾參與
的發展現狀和必要性
1.1 公共投資建設項目決策過程中公眾參與的發展現狀
在國外,公眾參與作為民主政治的重要方式,經歷了
近兩百年的發展演變過程,並且用法律確立了公眾參與的
相關制度,使廣大人民群眾對政府的制約和監督作用顯著
增強。公眾參與主要是以公眾評議、公眾聽證等形式開展
的,早期的公眾參與主要體現在環境影響評價領域,因為
經過了工業高速發展的西方發達國家出現了嚴重的環境
污染和環境公害事故,為了保障公民的生命健康權和財產
權,西方學者提出把公民環境權作為一項基本人權。於是,
一些國家及國際組織相應地將環境權寫入法律中,公眾參
與便逐漸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在國外的發展歷程中,也
產生了很多比較經典的公眾參與理論,如20世紀80年代的
公共管理理論,針對公眾參與城市規劃與管理的階梯理論
等。同時,國外也有很多公眾參與工程決策的實踐,例如在
葡萄牙的卡布拉薩工程中,由於公眾的積極參與,不僅提
高了居民的生活水平,而且改善了庫區的氣候條件和生態
環境[1]。
我國的公眾參與出現在改革開放之後,雖然起步比較
晚,但是,公眾參與作為實現公共利益的有效手段,也日益
受到政府相關部門的重視。公眾參與在我國目前常見於立
法領域、行政決策和政府管理領域,以及基層治理(如農村
村民的自治管理和社區治理)等方面[2]。本文所關注的公
眾參與,主要是在行政決策和政府管理領域等方面,而在
這一領域中絕大多數的研究又是傾向於環境保護和城市
規劃,針對政府公共投資項目決策方面的公眾參與研究則
比較少。因此,有必要通過借鑒在城市規劃和城市建設方
面的研究成果,來討論公眾參與在公共投資建設項目決策
中的問題。
綜上所述,國外在公眾參與公共投資項目決策方面有
許多經驗值得我們借鑒,我國在公眾參與領域有成就也有
不足。因此我們應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在吸收國外先進
經驗的基礎上,建立起適合我國國情的公共投資建設項目
決策的公眾參與機制。
2.2 公共投資建設項目決策過程中公眾參與的必要性
公共投資建設項目不同於一般的建設項目,它具有公
共性、復雜性以及民主性等特點。這些特點都決定了公眾
參與在公共投資建設項目決策中的必要性。
2.2.1 有利於確保資金的合理使用,真正發揮投資的帶動
作用,穩定經濟增長
由於公共投資建設項目投資數額巨大,其復雜程度也
比一般的項目高,這些資金使用不當不僅不會促進經濟的
增長,反而會給社會公眾帶來災害,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
因此必須重視這些資金的合理、合法使用。長期以來,我國
公共投資建設項目領域一直是由政府主導,而政府相關部
門在政府公共投資項目的決策和管理中很容易出現一些
非理性行為,影響項目實施過程的順利進行。因此,公眾參
與作為一種公共項目決策中的監督糾偏方式,無疑會降低
項目的決策風險,避免項目的決策失誤,促使經濟的健康
發展。
2.2.2 有利於提高決策的科學性、民主性和決策本身的質量
政府進行科學決策的重點和難點,就在於要形成科學
合理的規則、政策,整合各種利益群體的價值取向,協調各
種利益群體沖突目標,確保公眾利益的主導地位。要實現
科學的決策,最關鍵的是在決策主體、決策思維和決策程
序3個方面實現根本的轉變, 而在這3個方面的轉變過程
中,公眾參與和公眾監督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公眾是
政府決策的最終受益者, 對政府決策的好壞有切身的體
會,能夠為政府決策提供准確可靠的信息,使政府的決策
更加科學。由於公共投資建設項目的民主性特徵,為了防
止公共資源的非法使用,項目決策中必須建立真正的民主
決策機制,使社會公眾能夠充分參與到決策過程中。政府
只有廣泛聽取公眾意見,才能最大限度地實現決策的民主
化,而且公眾的積極參與本身就是政府決策民主化的一個
重要體現。
2.2.3 有利於提高政府決策的公開透明度,減少和防止項
目決策中腐敗事件的發生
信息的不對稱,利益集團的尋租活動,官員的利己行
為等導致官員貪污腐敗的現象屢見不鮮,更因此損害公眾
利益,敗壞社會風氣。如果在公共投資建設項目決策過程
陳珂:公共投資建設項目決策中的公眾參與問題研究·103·
科技進步與對策2009 年
中實行了有效的公眾參與,無疑會使政府決策的全過程處
於廣大公眾的監督之下。通過發揮社會公眾的監督功能,
增加公共投資建設項目決策的透明度,避免發生徇私舞弊
和功利性決策行為,使政府的決策更加合法合規,同時也
可減少「豆腐渣」工程的出現。
2.2.4 有利於平衡多元化利益,減少項目決策過程中的矛
盾沖突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 公眾民主意識的增強,政
府已不可能再進行獨立、壟斷的決策,而是逐漸形成了公
共投資建設項目決策主體多元化的格局。決策主體的多元
化雖然打破了政府在決策過程中的壟斷地位,但政府要處
理這些分散、對立的多元利益是十分困難的,一旦出現失
誤往往會導致決策效率低下並引發社會不穩定因素。而公
眾參與正是平衡多元化利益的一種有效的途徑,公眾的參
與使得在項目決策過程中的各方之間能夠彼此相互制約
而不是偏向於某一方,以免造成各主體間的利益分布的不
平衡以及矛盾沖突。
3 我國公共投資建設項目決策過程中公眾
參與存在的主要問題
基於前面已經提到過的我國目前在公共投資建設項
目決策方面的公眾參與現狀,公共投資建設項目決策中的
公眾參與機制長期缺失,公眾可以參與公共投資建設項目
的范圍有限,並且缺少相應的培訓,使得社會公眾對參與
的理念、方法和工具等不甚了解。這些都說明了我國目前
在公共投資建設項目決策中的公眾參與還存在著諸多的
問題,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3.1 公眾參與組織基礎薄弱,參與機制不健全
有序且有效的公眾參與是通過各種社會團體和組織
而不是以個人方式表達利益訴求的,但目前在中國,此類
組織的發展受到很大的限制,並且缺乏一個既受法律保護
同時又不受政府控制、干涉的正式的組織機構來進行全過
程的負責。同時,我國目前也並沒有明確規定在公共投資
建設項目中公眾參與的權利,只有關於環境影響評價的一
些法律法規(如《環境影響評價法》及《環境影響評價公眾
參與暫行辦法》)中有關於公眾參與環境決策的權力[3],但
缺乏與之相配套的操作程序和相應的保障措施。由於公共
投資建設項目的種類眾多,對於哪些項目需要實施公眾參
與,以及公眾參與的內容、程序和公眾的權利等都沒有法
律明確的規定。在這種情況下,公眾在項目決策過程中的
參與權是很難得到保障的。
3.2 公眾參與的方式被動、單一,參與的廣度和深度有限
目前在我國,公眾由於受到自身環境、年齡、職業等條
件的限制,對公眾參與缺乏了解,使得公眾參與的積極性
不高,並且大部分的參與行為也都是在政府的督促下被動
進行的,公眾難以有自己的觀點。同時,公民以及社會團體
的法律地位不夠明確,缺乏必要的激勵機制,而立法對公
眾參與的規定可操作性不強,同樣影響了公眾參與的廣泛
性。政府由於擔心公眾參與項目決策會降低項目決策的效
率, 不敢放心地讓公眾參與到項目決策的實質性環節,而
是更多地集中在項目具體實施內容上[4],使得公眾參與項
目決策的深度受到限制。
3.3 公眾參與意識薄弱,公眾獲取信息的渠道非常有限
當前我國公眾參與的總體水平較低,公眾參與意識普
遍較差。我國在由集權行政向民主行政轉變的過程中存在
著很多問題,如人治觀念強於法治觀念,官本位思想根深
蒂固,及行政支配社會的觀念深入民心等。這些問題在一
定程度上削弱了公眾參與的意識和作用,同時,政府往往
只重視形式上的公眾參與,卻忽略了公眾作為決策主體之
一應當發揮的實際作用,嚴重影響了公眾對公共投資建設
項目決策參與的積極性。目前在我國,信息不對稱的問題
普遍存在,公眾獲取信息的渠道非常有限,且易受政府或
強勢團體的控制, 最終導致公眾對所建項目知之甚少,很
難進行有效的公眾參與。
4 加強公共投資建設項目決策過程中公眾
參與的相關政策與措施建議
4.1 建立公眾參與機制, 通過進一步立法明確公眾參與
的權利和義務
公眾參與機制的建立,可以保障公眾參與的實現及提
高公眾參與的效率和效果。公眾參與的機制主要包括規范
公眾參與的權力、方法和方式以及公眾參與的工作程序;
明確公眾參與的監測和評估機制以及公眾參與的經費來
源和標准等。公眾參與發揮作用的程度主要依賴於與公眾
參與權相關的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因此必須通過立法
將公民的參與權加以規定使之成為法定權利。根據權利與
義務相一致的法律原理,公眾在享有參與權、知情權的同
時也應當履行相應的義務[5],並要按照法律規定的程序、
方式進行有序的參與。權利與義務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
可,規定義務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保障權利的實現。因此,
不僅要以法律的形式確立公眾參與的權利,還應當以法律
的形式確立公眾參與的義務,即公眾在參與過程中應當承
擔的法律責任。
4.2 提高公民的素質,增強公眾的參與意識
我國目前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雖然取得了長足
的進步, 但社會公眾的文化素質和政治素質都還不夠高,
這都影響了公眾參與的廣度和深度,因此必須高度重視公
民素質的提高。由於受經濟發展水平不高和歷史原因等的
制約,我國公眾的法制意識不強,公眾參與的意識也比較
淡薄,要建立完善公眾參與的法律制度,就必須提高公眾
的參與意識、法制意識。解決此類問題一方面可以加強政
策法規的教育,通過開展各式各樣的培訓班,使公眾參與
的意識深入民心;另一方面則要加強媒體的宣傳,充分利
用好網路、新聞等媒體手段,進行廣泛而有力的宣傳,切實
發揮社會輿論對公眾參與的關注和監督作用。
4.3 完善信息公開制度,實現公眾的有效參與
·104·
第21 期
信息公開是公眾知情權的重要內容,也是公眾參與的
重要前提。信息發布機制的缺失使得信息得不到披露,公
眾參與最後也只能是一句空話。信息獲得量的多少決定了
公眾參與程度的高低,只有在掌握了充分的信息後,公眾
才有可能進行有效的參與。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信息
已經成為個人或組織進行社會活動不可或缺的資源,然而
政府在獲得信息方面往往具有絕對的優勢,信息公開是打
破這一壟斷局勢的最佳方法。自上世紀中葉以來,世界各
國特別是發達國家便掀起了促進政府透明化的改革浪潮,
政府信息公開已成為其中的熱點和趨勢,為順應時代的發
展,我國也必須加快信息公開的進度,促進政府透明化的
改革。正是由於公眾參與和信息公開密切相關,完善信息
公開制度,是實現公眾有效參與的必要途徑[6]。
4.4 正確處理公眾反饋信息, 並及時將反饋信息處理結
果體現在公共投資建設項目相關決策中
反饋信息處理是公眾有效參與的重要環節,也是公眾
參與工作能否提高公共投資建設項目成功率的關鍵所在。
公眾反饋的信息必須及時處理,並將處理結果體現在公共
投資建設項目的相關決策中。在項目決策過程中,問題發
現得越早,對項目決策造成的影響也就越小。如果公眾在
項目初期提出的問題拖到後期才予以考慮,不僅會使解決
問題的成本過高乃至無法解決,還會極大地影響公眾參與
的積極性,引發不同利益群體之間的矛盾。公眾非常關心
他們提供的信息是否得到重視,當他們的建議被採納或他
們的需求得到滿足時,公眾參與的積極性就會增加,反之,
就會影響公眾參與的積極性。
5 結論
公共投資建設項目歸根結底是為社會公眾服務的,既
然是為了社會公眾,那麼公眾的參與必不可少。但是在我
國目前的公共投資建設項目中投資失敗的例子屢見不鮮,
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公共投資建設項目決策中的失誤。在
公共投資建設項目決策過程中, 由於受長期以來傳統習
慣、意識和相關因素的影響,公眾參與的時間、活動、形式
等具體內容並沒有得到很好的實行,造成一些項目決策忽
視公眾參與,最終導致決策的失誤。因此,在公共投資建設
項目決策過程中建立起一套適合我國國情的公眾參與機
制,無論是提高決策的科學性、民主性和決策本身的質量,
還是提升決策的合法性,落實以人為本的民本精神,都有
積極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謝琳琳.公共投資建設項目決策機制研究[D].重慶:重慶大
學,2005.
[2] 王覺方,楊悅.淺析有中國特色的公眾參與制度的創建[J].
江蘇城市規劃,2008(12).
[3] 徐華.政府公共投資項目中公眾參與問題研究[D].重慶:重
慶大學,2006.
[4] 黃海艷.發展項目的公眾參與研究[D].南京:河海大學,
2004.
[5] 石路. 當代中國政府公共決策中的公民參與問題研究[D].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7.
[6] 田良.公眾參與環境影響評價的意義與作用[J].西安交通大
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3).

Ⅳ 城市規劃論文案例

城市規劃是一定時期內城市發展的目標和計劃,是一個綜合的跨城市建設部門,但也是城市建設管理的基礎,它是許多學科密切相關。近年來,環境保護和城市規劃不同步實施規劃和城市建設,城市環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壞,環境污染日趨嚴重,城市環境不能進入良性發展的軌道。因此,城市規劃環境保護規劃應該引起人們的重視。首先,過程中城市發展的城市環境所面臨的問題,人類社會文明發展到一定歷史時期的產品,其生產和發展對經濟發展的決定,而且還由上層建築的影響,近幾十年來,城鎮人口的快速增長和經濟的快速發展導致了一系列環境相關的問題:1。由於城市人口迅速增長和工業的快速發展,水體污染問題突出,大量的污水處理都沒有被正確地直接排放到水體,造成水環境受到了嚴重的破球。中國的水環境污染近期向上趨勢,有有1200多個監測數據的河流,污染超過850的7主要河流系統中,遼河,海河,在淮河流域污染城市河流的統計138年河流有133一直不同程度的污染。全國78%的河流是不適合的飲用水,50%的地下水受到污染,西安,北京等許多城市也出現了水危機。據估計,每年因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40十億人民幣。 (2)嚴重惡化的城市空氣質量和快速發展的工業和交通運輸業以及大規模使用化石燃料,粉塵,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臭氧等物質排入大氣,使空氣質量嚴重惡化。空氣污染在中國是一個「煤煙型」污染,全國城市空氣總懸浮顆粒物濃度普遍超過309微克/立方米的平均濃度;更高水平的二氧化硫,污染是非常嚴重的,在一些城市,北部城市平均為83微克/立方米。中國的本溪市已也一直因煙霧和被稱為「衛星城市是不可見的」,而在大氣中的硫,氮氧化物,重工業已經導致雨水過多在大多數地區的國家,宜賓市,長沙市和其他城市的酸酸雨頻率大於90%,長沙市平均降雨量已經達到了3.54的PH值,酸雨,降落不僅破壞生態環境,但也加劇了建築,鐵路,橋梁腐蝕和損壞,以工業和農業造成了巨大損失。大氣污染造成的溫室效應和臭氧消耗是直接威脅到人類的生存。 3固體廢物泛濫成災,垃圾圍城嚴重的人類生活和生產產生大量的固體廢物,我國每年產生6.6億噸工業固體廢物,危險廢物,這是3000-4000噸,累計金額超過6.4億美元噸,侵佔500多萬平方米的土地,一噸垃圾,年增長率為7-8%的年生產能力。作為中國積累的固體廢物露天,在全國的城市被垃圾包圍的三分之二。固體廢物到處堆放,不僅有礙觀瞻,侵佔,傳染病,在它自己的和嚴重的環境污染,同時加劇了水,空氣土壤污染。 4噪音滋擾現在普遍與中國的城市工業,交通運輸,文化娛樂產業的快速發展,雜訊擾民現象變得更加突出,根據國家控制的網路監控44個城市,更超過三分之二的全國城鎮居民\過度的噪音環境,區域環境雜訊等效聲級水平分布在51.5-65.8d B(A),住在大同,洛陽,開封,海口,蘭州五個城市的平均等效聲級超過60D乙(A),道路交通雜訊等效聲級范圍為68.0-76.3d B(A)。第二,城市環境規劃,其主要內容是基於近幾十年來環境危機,人們已經意識到,城市規劃和城市發展和城市建設的科學規劃和指導使用之間的關系開始。城市規劃城市發展提出了克服前面的障礙,盲目性和隨意性,城市的健康發展提供了技術保證和法律保障。城市環境規劃是城市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在城市總體規劃的城市,發展規模,對城市環境質量的基礎上制定保護人類的生存環境的調查與分析的基礎上,減少污染,節約資源為目標的規劃系統。根據中國的環境保護應「堅持經濟建設,城鄉建設和環境建設同步規劃,實施和同步發展,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的協調」的一般政策和總體戰略,城市環境規劃應主要是在以下幾個方面:1。籌備城市環保規劃這些准備工作是城市環境規劃的基礎,其中包括城市的自然的環境信息,如地理位置,生態,氣象,水文等城市的社會和經濟條件,如人口,GDP,等環境條件,如空氣,水,雜訊監測數據源和固體廢物多年來積累量的污染控制狀態;城市生態環境分析與功能區劃的調查和分析。 2大氣污染綜合整治規劃是基於城市的空氣質量狀況和環境功能區劃作為預定目標,計算出各個功能區域和最大允許排放量減少的趨勢,為了發展污染控制方案。城市的能源結構和交通條件下空氣污染控制,應根據確定的主要污染物濃度高,范圍廣的污染物危及大,易於管理的有針對性的補救措施時。中國目前的空氣污染大部分城市的主導煤燃燒使用落後和汽車尾氣造成的,產生的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和總懸浮顆粒硫磺,所以計劃的目標應該是提高提高燃燒效率落後的烯煤,嘗試使用氣態燃料,煤炭,太陽能,地熱等無污染或少污染的能源,實行集中供熱和摧毀了數以千計的家庭小煙囪,提高道路硬化率,通過加強和日益嚴重的污染點源污染控制技術等創建煙塵控制區。根據法律的自我凈化大氣科學調整產業布局,將使用合理的大氣環境容量,增強污染源,減少污染物排放;通過技術和行政手段,以減少汽車尾氣污染,提高城市綠化率,選擇耐沾污性好種,養成凈化廠房。 3水污染整治規劃水污染整治計劃是在調查和分析水體污染的基礎上的受納水體的環境容量計算最大允許排放量,並確定最好的治療方案。中國目前的7主要河流水環境污染的幅度,在擴大的范圍,長江,黃河,淮河,松花江河水的污染在1996年全國工業廢水排放量50.29億噸,化學需氧量7.04萬多噸,重金屬1514噸,2,457噸,氰化物,砷,酚,石油和其他污染物的噸數;污水佔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的24%左右都是有機的。根據中國的特定情況下的水質污染,水污染整治計劃應該落後的生產模式改革,使用更少的浪費,無廢技術,實現清潔生產,廢水處理是一個高的性能和資源利用率,減少污水排放,有效的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加強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處理,最終實現有效保護水資源的目的。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和加工各種環保目標的基礎上實施4個市級固體廢物綜合處理固體廢物綜合治療計劃規劃,並制定最終處置指標體系對策。目前,中國是在許多城市被包圍的固體廢物,固體廢物的解決方案已達到了一個關鍵的時刻,固體廢棄物的綜合治療計劃的目的是基於對城市的經濟能力和城市固體這里是副標題以像素級的精度同一個表繪制工具更快,更輕松地設計頁面布局。使用相同的工具來創建表,用鉛筆和橡皮擦功能,可以設計直接在頁面上的任何大小和形狀的窗體。申請表格繪制工具來設計高精度靈活的頁面布局,使表與頁面內容匹配。表格可以包含任何你喜歡的,包括圖片,文字,多媒體文件,甚至嵌套表。這些復雜的頁面布局沒有任何手寫HTML編碼。這里的副標題是像素級的精度,使用的形式繪制工具,可以更快,更輕松地設計頁面布局。使用相同的工具來創建表,用鉛筆和橡皮擦功能,可以設計直接在頁面上的任何大小和形狀的窗體。申請表格繪制工具來設計高精度靈活的頁面布局,使表與頁面內容匹配。表格可以包含任何你喜歡的,包括圖片,文字,多媒體文件,甚至嵌套表。這些復雜的頁面布局沒有任何手寫HTML編碼。

Ⅵ 公眾參與為什麼是城市規劃中的重要過程

公眾參與城市規劃之提倡由來已久。而且,近年來在我國城市規劃工作中無論是公眾參與的呼聲,還是實際參與程度都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同理想中的公眾需求目標相比仍相差甚遠。為什麼要提倡公眾參與規劃?一方面是由城市規劃工作本身的性質、目標和價值取向所決定。另一個方面則是由於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和市場經濟的不斷推進和完善,城市規劃作為政府"有形的手"—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客觀的外部新環境、新要求和新內涵所註定。城市規劃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扮演何種角色、起著何種作用客觀上都決定了作為城市公共利益代表的城市規劃必須反映公眾民意、體現公眾利益、並切保公共利得到充分實現。而且,這種要求將隨著社會進步和文明程度的提高而逐步強化。

Ⅶ 《城市規劃管理》論文

請到我的空間來找,你也太懶了

Ⅷ 城市規劃公眾參與的歷史

http://wenda.tianya.cn/wenda/thread?exp=1&tid=685707f638ff1338

Ⅸ 什麼是奠定了中期封建社會的城市規劃制度

坊市制度
市坊有機結合的規劃體制及城市新的商業網與坊巷制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