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課本目錄
『壹』 山東中醫葯大學本科教材目錄
分專業啊,轉業不同,教材不同,除了專業課教材還有選修教材
『貳』 中醫天下的目錄
作者:青斗
小說性質:公眾作品 總點擊:116101 月點擊:105 周點擊:58
小說類別:異術超能 總推薦:3640 月推薦:0 周推薦:0
寫作進程:連載中 完成字數:96234 授權狀態: 專屬作品
作品榮譽動態:
2009-10-19 累積獲得三百個收藏 本書之作,是為了保護和振興中醫的一聲吶喊。
專業性的寫作,需要有專業性的知識,還好,作者本人就是從事中醫專業的人士。為了心中的那份美好的願望,將以文傳醫。並且高興地看到,已有同行在這方面去嘗試了。以文學小說的形式去展現中醫的內涵,是一個復雜和艱難的探索過程。為了能寫好這部書,多年前本人就開始進行了練筆式的文學創作,(為了作品的完美,不敢直接去動筆的),至今已完成了二百萬字的其它文學作品。時不待人,如今急不可奈地進行《中醫天下》的創作了。
真正的中醫在民間在江湖。要讓主人公以周遊天下的經歷去感受中醫學的博大精深,進而向讀者們揭示中醫的本質和它深刻的內涵。
最後,祝願中華民族古老的中醫學重新渙發出它青春的魅力罷! 青斗,真名左仁義,自小喜歡看書,平時不言不語,滿腦袋裡整天琢磨的神話傳說、傳奇故事,看的多了,漸漸不滿足於看了,就想動手寫。
青斗出身中醫世家,盡管自己很喜歡文學創作,可家裡人都認為這不是正經營生,不足以養家糊口。沒辦法,高中畢業後的他在家人的督促下,無奈之下上了長春中醫學院進修中醫專業。沒想到,四年下來,青斗喜歡上了中醫,《本草綱目》、《黃帝內經》、《金匱要略》,一本本中醫典籍所打開的古老神奇的岐黃世界讓他目醉神迷,欲罷不能。
畢業後,青斗便在二哥開的中醫診所里坐診。這一坐,就是好幾年。每天的望聞問切,日子像流水一樣,慢慢流逝。雖然青斗將中醫學看得非常神聖,可時間一長,蟄伏在心裡的寫作慾望漸漸復甦、並越來越強烈。終於有一天,青斗在家人吃驚的目光中,毅然決然的離開診所,那一年青斗30歲。
說起那時候的青斗,那叫一個悲壯,租的平房四處漏風,冬天滴水成冰,夏天悶熱難耐,青斗冬天披著棉被,尤自瑟瑟發抖,夏日青斗近乎赤裸,仍然大汗淋漓,為了節省開支,青斗每天只花 5元錢,吃的東西簡單的不能再簡單了。青斗每天都在堅持著寫,沒有人,甚至是他自己都不知道,他寫的東西會不會有市場,但他心裡只認准一條死理,那就是寫,不停的寫。青斗深知,自從他離開診所的那一天起,就意味著他已經踏上了一條不歸路,只有堅持才有希望。這一寫又是十年。十年後,青斗背著已經結稿的高達近兩米的書稿,南下北上開始四處找出版公司,談出書。終於,河北花山文藝出版社同意出版。2002年,這部長達70萬字的長篇小說《大中醫》面世了。捧著平生第一筆稿費,青斗哭了。
有了第一次的出版經歷,青斗迎來了他的創作高峰期。《獵殺》、《石格里拉》、《森林帝國》,一部接一部,他的作品一經在起點、17k、逐浪等文學網站推出,便好評如潮。青斗也被網路粉絲們親切的稱為「大神」、「大大」。
青斗迄今為止,已經出版了14本小說,總計300多萬字。版權最遠賣到了台灣。
『叄』 生活處處有中醫的目錄
戲說中醫「教父」樊正倫
對話樊正倫現場實況
第一場中醫魅力無處不在
1.人是「運氣」的產物
2.天地交匯的地方就是「人中」
3.到5月23日「非典」可能就會過去,為什麼呢?
4.為什麼兩千年以前的方子到現在還有效?
5.葯和「鑰」同源,沒事亂捅,把很好的門捅壞了
6.養生,就是把「煤氣罐」的火門調小
7.醫院的所有檢查,都是在尋找:本·拉登在哪兒?
8.青春期、更年期,是臟腑需要重新組合的過程
9.睡子午覺,吃兩頓飯,對中老年人的養生極其有益
第二場健康長壽需要開悟
10.咳嗽的時候,實際上是氣血壅滯
11.春夏要養陽,秋冬要養陰
12.不同地方的人,養生方法不能完全一致
13.西醫在治病,中醫在治人
14.晚上你睡覺的時候,陽氣上哪兒去了?
15.我們的氣血,就跟外邊兒的樹是一樣的
16.我光吃菜,我就為了減肥,那就面有菜色
17.心與脾胃,是母親和兒子的關系
18.堅持吃一年烤饅頭片,胃潰瘍肯定就好了
19.筷子裡面有多少文化?
20.盜汗,就是肝和肺的關系不協調了
21.吃得好,身體就好,那是錯誤的理念
22.「百家講壇」又邀請去講《黃帝內經》
第三場養生之道在於自然
23.我們的祖先從來不做斷子絕孫的事
24.人不能全靠醫檢指標活著,首先要憑感覺活著
25.央視「東方之子」采訪病例
26.從小到大,沒打過「洋針兒」
27.外國人學中醫難,不是方葯,而是它的這種思維方法
28.小米為什麼是古代的「穀神」?
29.要健康,就要學會「勤動腦體不動心」
30.我是天地之間一散仙
尾聲:大智者有大自在
續說中醫「教父」樊正倫
附:「輪子」們眼中的樊正倫
幸運52條:樊正倫經典妙語錄
……
『肆』 中醫中葯的圖書目錄
中葯概說
從天花說起
中葯對付「太空運動病」
中葯療效 神農嘗百草
葯物知識的積累
中葯的性能與用法
寒熱溫涼話四氣
辛酸甘苦成品五味
升降浮沉辨證看
歸經
副作用
配伍
君臣佐使
中葯炮製
炮製目的
炮製方法 扁鵲
張仲景
華佗
孫思邈
李時珍
葉天士
蘇皇
張坤 《黃帝內經》
《神農本草經》
《神農本草經集注》
《新修本草》
《本草綱目》
常用中成葯
丹參滴丸
六味地黃丸
六神丸
季德勝蛇葯片
雲南白葯 葯養
葯膳 杏林
典故——典制和掌故,《後漢書·東平憲王蒼專》:「親屈至尊,降禮下臣,每賜宴見,輒興席改容,中宮親拜,事過典故。」醫學典故常常困擾我們對文章的理解,醫書常有典故命名者,現將常見的典故收錄如下:
杏林:為醫學或醫術的譽稱。《神仙傳·董奉》雲:「奉,居山不種田,日為人治病,亦不取錢,重病癒者,使載杏五株,輕者一株。如此數年,提十萬余株,郁然成林。」後世把「杏林」作為醫學或醫術之譽稱。杏苑與杏林同義,以此命名者有清代張啟倬《杏林碎錦》,清代宋鈞衡《杏苑叢譚》等。
橘井:以喻良葯之典。《神仙傳·蘇仙公》雲,蘇仙公得道仙去時,謂其母曰:「明年天下疾疫,庭中井水,檐邊橘樹,可以代養。井水一升,橘葉一枚,可療一人。」翌年果疫疾,遠近求治者悉活。後遂以「橘井」為良葯之典。以此命名者有明代王章祖的《橘井元珠》。
青囊:為古代醫家的書囊,喻指醫書。唐·劉禹錫《閑坐憶樂天經詩問酒熟未》雲:「案頭開縹帙,肘後檢青囊。唯有達生理,應無治老方。」後遂將青囊喻醫書。以此命名者有明代邵以正的《青囊雜纂》、清代趙濂的《青囊秘效方》。
仁術、仁壽:喻指醫術。《孟子·梁惠王上》雲:「無傷也,是乃仁術。」孟子所謂的「仁」,本於孔子「愛人」之說。後世遂以醫術比之仁術。《論語·雍也》:「知者樂,仁者壽。」《漢書·董仲舒傳》:「堯舜行德則民仁壽。」此故將仁壽比之醫術。以此命名者,如明代張潔的《仁術便覽》、清代孟葑的《仁壽鏡》。
折肱:喻指良醫。《左傳·定公三十年》曰:「三折肱知為良醫。」《楚辭·九章》曰:「九折臂而成醫兮,吾至今乃知其信然。」朱熹集註:「人九折臂,更歷方葯,乃成良醫,故吾於今,乃知作忠造怨之語,為誠然也。《左傳》曰:三折肱為良醫。亦此意也。」後遂以「三折肱」、「九折臂」以喻良醫。以此命名者,如明代吳承昊《折肱漫錄》。
上池、窺垣:喻指醫術高明。《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記載,扁鵲少時為人舍長,舍客長桑君常謹遇之,出入十餘年,乃呼扁鵲私坐,間與語曰:「我有禁方,年老,欲傳與公,公毋泄。」扁鵲曰:「敬諾。」乃出其懷中葯予扁鵲:「飲是以上池之水三十日,當知物矣。」……扁鵲以其言,飲葯三十日,視見垣一方人。以此視病,盡見五臟症結,特以診脈為名耳。後遂以「上池」、「窺垣」以喻醫術高明。以此命名者有明代馬時可的《上池雜說》,清代陳養晦的《傷寒五法》附《傷寒論》,康熙六年刊本又名《窺垣秘術》。
和緩:喻指良醫。醫和、醫緩,為春秋時秦國兩個名醫,後人常並稱之為「和緩」。如晉摯虞《疾愈賦》曰:「講和緩之餘論,尋越人之遺方。」故以和緩喻良醫。以此命名者,如清代全子久《和緩醫風》。
理瀹:代指醫葯。《子華子·北宮意問》雲:「子華子居北苓,北宮意公仲承侍,縱言而及於醫。子華曰:『醫者理也,理者意也。葯者瀹也,瀹者養也。』」以此命名者有,吳師機改《外治醫說》為《理瀹駢文》,其自跋雲:「《外治醫說》刊既成,時賢皆雲不甚解。其欲得吾之說者,則取其方而已。予知說之不行也,而要圍墾遂棄。爰改名駢方,借《子華子》『醫者理也,葯者瀹也』之句,摘理瀹二字以題其篇。」 中醫葯的歷史第一個代稱是歧黃。這個名字來源於《黃帝內經》。因其是黃帝與歧伯討論醫學的專著,便稱《黃帝內經》為歧黃之術。自然,歧黃也就成了中醫的別名。
第二個代稱叫青囊。現在知此名字並使用者甚少。它的來源與三國時期的名醫華佗有關。
據說,華佗被殺前,為報一獄吏酒肉侍奉之恩,曾將所用醫書裝滿一青囊送與他。華佗死後,獄吏害怕,將華佗的那些醫書燒毀了大部分。使華佗的醫術只有部分流傳下來。據此,後人稱中醫為青囊。
第三個代稱喚杏林。這個名字的起始,也與三國有關。有資料介紹,三國時吳國有位名醫叫董奉,他一度在江西廬山隱居。附近百姓聞名求醫,但董奉從不收取錢財,只求輕症被治癒者種一棵杏樹,大病重病被治癒者種五棵杏樹。數年後,董奉門前杏樹成林,一望無際。從此,人們便喚中醫為杏林。
第四個代稱稱懸壺。傳說河南汝南的費長房在街上看到一賣葯老者的竿桿上掛一葫蘆,奇怪的是,天黑散街後,老者就跳入那葫蘆中。為弄清底細,費長房以酒款待,老者後來約他同入葫蘆中,只見玉堂儼麗,甘餚旨酒。費長房即拜老者為師,學修仙之道。數載後,他術精業成,辭師出山,又得壺翁傳贈的治病鞭鬼之竹杖,從此懸壺行醫。從那時起,醫生腰間掛的和診所前懸的葫蘆,便成了中醫的標志。
中國是醫葯文化發祥最早的國家之一,從文明的曙光在天幕上耀映亞細亞大地之時,遍及神州大地的簇簇史前文化篝火,由點到面聯接起來,形成燎原之勢,逐漸的融化在文明時代的光華之中。「中醫」是個專用名詞,它的「中」字顯然是為了區別「西醫」的「西」字。因此,大家理解的「中醫」是指傳統中國醫學或中國大夫。不過認真求實地考證一下,這個「中醫」之「中」,本來的意思根本就不是指中國呢!
何以為證?「中醫」一說,最早見於《漢書·藝文志》的「有病不冶,常得中醫」句。早在距今二千多年前的西漢時代就有了「中醫」一詞,那時西醫還不成系統,更沒傳入中國(西醫傳入中國是在西漢以後又過了一千七百年的明末),西漢人連西醫為何物都不知道,怎可能為區別「西醫」,而稱中國的醫學醫術為「中醫」呢?
西漢開始有「中醫」的說法,若「中」不指中國,究竟何意呢?中國最早認識尤物的思想基礎,來源於《易經》將世界一切事物均納入陰陽的軌道,對後世的哲學,社會、堪輿、天文、地理、醫學……都具有重要和直接的影響。因此中國古代的醫學理論認為,人體的陰陽保持中和才會取得平衡不會生病。若陰陽失衡,則疾病必來。中醫大夫有「持中守一而醫百病」的說法,意即身體若無陽燥,又不陰虛,一直保持中和之氣,會百病全無。所以「尚中」和「中和」是中醫之「中」的真正含意。
當然,今日「中醫」一詞指中國的醫學,但是,若理解了「中和」之意,會明白大夫為何常說滋陰、補陽、調理……
從此,中國醫葯學的文明史開始了。
中國五千年的有文字可考的醫學史,由於東方文化發展的特色形成的中國獨特理論框架,及近現代西方科學的撞擊及西醫的傳入,出現兩個分明的層次,在東西方醫學交匯中呈現復雜多態的狀態。
夏商西周時期醫巫並存,在卜筮史料中記載了大量的醫葯衛生的內容,形成了醫學的雛形。
春秋戰國之際,是中國整個學術界百家爭鳴、百花齊放時期,醫巫分離,醫學具有更顯明的科學性、實用性和理性,占據了醫療衛生事業的主導地位。臨床醫學的分科已現端倪,趨於專業化。
秦漢時,以傷寒、雜病和外科為最突出的臨床醫學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這是中國醫學史上的第一次高峰。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中國社會長期處於動亂割據的狀態,醫葯學在脈學、針灸學、葯物方劑、傷科、養生保健、中外交流等各方面取得了成績,為醫學的全面發展積累了經驗。
隋唐時期,國家重歸統一,國力強盛,文化繁榮,形成了一種空前輝宏氣勢。中國醫學在這一時期得到了全面的發展。醫學家們在各自的研究領域獲得了更為豐富的成果。這是中國醫學發展史上第二次高峰。
兩宋是中醫葯學發展的重要時期。政府的重視在醫葯發展上發揮著更加重要的作用。北宋政府組織人員編纂方書和本草、設立校正醫書局、鑄造針灸銅人、改革醫學教育、設立惠民局、和劑局、安劑坊、養濟院、福田院等等,有力的促進了醫葯衛主之進步。
遼、夏、金、元與兩宋王朝並立以至元滅宋統一全國。這是北方少數民族與漢族文化大融合時期,是中國醫學史上學派爭鳴、民族醫學奮起的一個輝煌的時期,為多源一體化的中國傳統醫學注入了新的活力,呈現了蓬勃的生機。
明代,醫葯學發展出現革新趨勢。在探傳染病病因、創造人痘接種預防天花、中葯學研究等進入新的層次。中外醫葯的交流范圍已達亞、歐、非許多國家與地區,中學的輸出、西學的東漸,使中外醫學文化在交流接觸中,互惠受益。
清代前、中期,醫學趨於普及與升華發展的時期,王清任躬身於人體解剖,著有《醫林改錯》反映了「中國醫界大膽之革命論者」的開拓進取精神。
上述的這一切,是中國古代醫學波瀾壯闊的歷史梗概。這樣一脈相承、綿延數千年一直未曾中斷的醫葯文化及文明,是世界醫學史上所罕見的。中國古典醫籍數量之大,名醫輩出,人數之多,在同時期的世界范圍內也不多見。中國傳統醫葯學有著強有力的生命力,它隨著時代的前進而發展。經過了與近代醫葯文化的撞擊、對抗到結合,也注意從國外先進文化中吸取有用的東西,遂出現了中西匯通合纂的探索。傳統醫學在走向現代化。
近百年來,中國的現代醫學,傳統醫學和中西醫結合的格局將會對這百餘年的中國近現代醫學史作出客觀的再現和評述。
「中醫」二字最早見於《漢書·藝文志·經方》,其雲:「以熱益熱,以寒增寒,不見於外,是所獨失也。」故諺雲:「有病不治,常得中醫。」在這里中字念去聲,中。「中醫」這個名詞真正出現得到鴉片戰爭前後。東印度公司的西醫為區別中西醫給中國醫學起名中醫。這個時候的中醫的名稱是為和西醫做一個對比。到了1936年,國民黨政府制定了《中醫條例》正式法定了中醫兩個字。過去人們又叫中國醫學為「漢醫」 「傳統醫」「國醫」這些都是區別於西醫而先後出現的。兩千多年前,《漢書》里的那個中醫概念,倒是體現了中國醫學中的一個最高境界。
中醫的最高境界是什麼?就是致中和。寒者熱之,熱者寒之。致中和。寒就要讓熱,熱就要寒,結就要散,逸就要勞,勞就要逸。微者逆之,小的你就可以逆它。甚者從之,你不能逆它,你逆它你就崩潰了就沒有了。上之下之,摩之浴之,薄之劫之,適事為故,恰到好處就好了。以平為期,以和為重,這就是它的一種最高境界。《中庸》一書中至關重要的哲學命題是「致中和」這一思想。《中庸》曰:「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說的是中和是世界萬物存在的理想狀態。通過各種方法達到這一理想狀態就是致中和。天地就各得其所,萬物便生長發育。可以說中醫學所闡明的「陰陽和合」「陰平陽秘」生理機制正是儒家致中和思想的最佳體現。在這個終級目標下,中醫是用精氣學說、陰陽學說和五行學說,這三大來自中國古典哲學的理論,來具體解釋生命的秘密。
氣在中國古代是人們對於自然現象的一種樸素認識。早在春秋戰國時期的唯物觀哲學家就認為氣是構成世界的最基本物質。宇宙間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氣的運動變化而產生的。這種樸素的認識被引進醫學領域在中醫學中逐漸形成了氣的概念:氣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氣聚合在一起便形成了有機體,氣散則形體滅亡。莊子說:「通天下一氣耳」,全天下就是一個氣。有了這個氣就運動,就生生不息,就變化不止。沒有這口氣就完了。中國著名的近代著名的這個中醫基礎教授,內經教授。他說人就這一口氣,這口氣沒有了這個人還在這什麼都沒有了,人這口氣不走,這口氣就在它就是活著。就你講那個活體的。我們研究的就是有氣的這個活體,有氣的活體。精氣學說是什麼呢?就是說我們中國認為世界怎麼來的?中國的哲學家認為氣一元論。這個地球這個世界是氣來的呀,在上就是為氣,在下則為形,就是地。這就是氣。然後呢你象在《春秋繁露》里董仲書說的:「元氣者,始也」。萬物之始也。有了這口元氣什麼都開始運動了。沒有這口元氣,就沒有,就好像上帝的推動力就像牛頓找上帝第一個推動這個地球一樣。這就是大家都在找一個解釋這個世界,而中醫恰恰它可理解是這個世界。陰,陽。何謂陰陽?我們的祖先認為宇宙間一切能量、運動方式、空間方位、時間序列、事物的性質、以及聚萬物之靈的氣等等都可以用陰陽來概括。陰陽是一切事物辯證對立的兩方面。《黃帝內經·素問》中提出:「察色按脈,先別陰陽」。中醫講求陰陽平衡以致中,致和。在《易傳》里,就是我們講的《十翼》,《易傳》里說了:「一陰一陽,之為道」。陰陽,萬物之始也,有了陰和陽,才有了萬物之始。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因為有了陰陽還有了氣才有了萬物。所以這就是我們講陰陽的觀念。
『伍』 中醫葯學的圖書目錄
緒論
中醫葯學發展概況一、中醫理論體系的形成和發展二、中葯的起源和發展三、方劑的起源和發展
上篇 中醫學基礎第一章 中醫學的基本特點第一節整體觀念第二節 辨證論治第二章 陰陽五行學說第一節 陰陽學說第二節 五行學說
第三章 藏象經絡學說
第一節 概說第二節五臟第三節 六腑第四節 奇恆之腑第五節 臟腑之間的關系第六節 經絡第四章 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第一節 氣第二節 血第三節 津液第四節 精第五節 氣血津液精之間的關系第五章 體質第一節 概念第二節 中醫體質形成的影響因素第三節 體質的分類第四節 體質的臨床應用第六章 病因第一節 外感六淫第二節 內傷七情第三節 疫癘第四節 痰飲和瘀血第五節 其他病因
四、外傷
第七章 發病第一節 發病原理第二節 發病類型
第八章 診法第一節中醫診斷學第二節 四診
第九章 病機與辨證
第一節 八綱的『病機與辨證一、表裡的病機與辨證……中篇中葯學基礎下篇 方劑學基礎……
『陸』 求推介所有的中醫類書籍,古籍書目錄
- 學好中醫,真的很難嗎?百名中醫大家的必讀書是什麼?如何才能成為像蒲輔周、劉渡舟、岳美中先生一樣優秀的中醫大家?
從中醫葯大學權威過來,共81本,本本經典!讀懂這81本你也是中醫大師!
中醫書單:入門
《問中醫幾度秋涼》艾寧 豆瓣評分8.5
《零起點學中醫》天下無疾 豆瓣評分8.4
《黃帝內經說什麼》(以下五冊)
《黃帝內經 • 上古天真》徐文兵 梁冬
《黃帝內經 • 四氣調神》徐文兵 梁冬
《黃帝內經 • 天年》徐文兵 梁冬
《黃帝內經 • 金匱真言》徐文兵 梁冬
《黃帝內經 • 異法方宜》徐文兵 梁冬
《求醫不如求己合集》
《名老中醫之路》豆瓣評分9.2
《中醫入門到精通》石興華
《走近中醫:對生命和疾病的全新探索》
《一百天學開中葯方 (中醫百日通叢書)》
中醫基礎理論
《中醫入門》秦伯未
《中醫基礎理論》印會河 豆瓣評分8.7
《醫間道:十站旅行帶你進入中醫殿堂》
《內經知要白話解》
《醫學衷中參西錄(套裝共3冊)》
中醫針灸
《古典針灸入門》仁表 豆瓣評分7.9
《針灸師承錄》
《閻潤茗針灸臨床60年經驗精粹》
《一針療法》周樹中
《針灸學》石學敏
《常用針灸100穴》
《董氏針灸註疏》
《針灸推拿一學就會》
《中國針灸治療學(第2版)》
神農本草經
《神農本草經合注》
《神農本草經譯注·難經譯注》
《本草問答》唐容川
傷寒雜病論
《劉渡舟傷寒論講稿》劉渡舟 豆瓣評分9.2
《傷寒論校注》劉渡舟
《全注全譯傷寒論》
《郝萬山傷寒論講稿》郝萬山 豆瓣評分9.0
《孫曼之傷寒論講稿》
《黃元御讀傷寒:傷寒懸解、傷寒說意》
《註解傷寒論》成無己
《傷寒貫珠集》尤在涇
《傷寒來蘇集》柯韻伯
《李陽波傷寒論壇講記》李陽波
《經方沙龍》黃煌
《經方使用手冊》黃煌
《中醫十大類方》黃煌
《經方實驗錄》曹穎甫
中醫名家名著
《扶陽講記》盧崇漢
《扶陽論壇1+2》
《金匱要略》
《景岳全書》張介賓
《臨證指南醫案》
《脾胃論》李東垣
《四聖心源 》黃元御
《任應秋講<黃帝內經>》
《素問玄機原病式》
《醫法圓通》鄭欽安
《醫理真傳》鄭欽安
《醫林改錯 》
《圓運動的古中醫學》彭子益
《張仲景50味葯證》
《趙紹琴醫學全集》趙紹琴
《診家正眼:四言脈訣白話解》
《瀕湖脈學奇經八脈考》李時珍
《中國百年百名中醫臨床家叢書之柴浩然》
《中國百年百名中醫臨床家叢書之陳景河》
『柒』 中醫本科五年的課程目錄
、五年制本科專業
1.中醫學專業(中醫方向)
〖培養方向和目標〗本專業主要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掌握中醫、西醫基礎理論和臨床技能的具有創新思維的現代中醫人才。
本專業要求學生具有高尚的醫德醫風和為中醫事業獻身的精神。具有系統的中醫基礎理論知識和中醫臨床專業知識,有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能力。具有較深厚的現代醫學基礎理論和診療技能。具有一定的古漢語水平,掌握一門外國語。
〖課程設置〗除公共基礎課外,主要開設有中醫基礎理論、醫古文、中醫診法學、中葯學、方劑學、中醫古典醫籍、人體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葯理學等中西醫專業基礎課;中醫內科學、中醫外科學、西醫診斷學、西醫內科學、西醫外科學、中醫婦科學、中醫兒科學等臨床專業課;進入臨床醫學院進行畢業臨床實習,並在導師指導下完成畢業論文。
〖學位授予情況〗完成學業成績合格者,根據《國家學位條例》授予醫學士學位。
〖畢業生擇業方向〗各級醫療機構中以中醫、中西醫結合為主的內、外、婦、兒、傷等臨床醫師工作,以及從事中醫教學、科研等崗位。
2. 中醫學專業(骨傷科學方向)
〖培養方向和目標〗本專業培養掌握中醫葯基礎理論和現代醫學基礎理論,突出掌握中醫骨傷專業知識和專業實踐技能,能勝任各級中醫機構及綜合性醫療機構的骨傷科臨床醫療、教學、科研工作,以及中醫院校和研究機構的教學和科研工作的高級骨傷科醫師。
〖課程設置〗主幹學科:中醫基礎醫學、現代醫學基礎、中醫骨傷科學
主要課程: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葯學、方劑學、正常人體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中醫骨傷科學基礎、中醫整骨學、中醫筋傷學、中醫骨病學、骨傷影像診斷學、骨科手術學、骨科生物力學、中醫內科學、西醫內科學、中醫外科學、西醫外科學。
〖學位授予情況〗完成學業成績合格者,根據《國家學位條例》授予醫學士學位。
〖畢業生擇業方向〗各級中、西醫療機構中骨傷學科的臨床醫療工作,以及相關臨床學科,如:針灸、推拿、康復等的醫療工作;各類醫學院中骨傷及相關學科的教學與科研工作。
3.針灸推拿學專業
〖培養方向和目標〗本專業培養適應現代醫學發展需要,掌握中醫學基礎理論知識、針灸推拿專業知識和專業實踐技能等方面知識、能力、素質扎實的人才,能在各級中醫院、各級綜合性醫院中醫科、中醫院校、中醫學科科研機構等部門從事中醫臨床醫療工作和科學研究的中醫師。
〖課程設置〗主幹學科:中醫基礎學、針灸推拿學
主要課程:中醫學基礎、中醫診斷學、中葯學、方劑學、經絡腧穴學、刺法灸法學、針灸治療學、推拿治療學、推拿手法學、中醫骨傷科學、正常人體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葯理學、診斷學基礎、中醫內科學、西醫內科學。
〖學位授予情況〗完成學業成績合格者,根據《國家學位條例》授予醫學士學位。
〖畢業生擇業方向〗各級中、西醫療機構中的推拿、針灸等相關學科的臨床醫療工作以及相關臨床科室,如:康復、骨傷等工作;各醫學院中針灸、推拿及相關學科的教學和研究工作。
4. 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
〖培養方向和目標〗本專業培養適應二十一世紀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系統掌握中醫學、西醫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和實踐技能,能對臨床常見病、多發病進行辨證治療以及常見急、難、重症進行救治和處理,
〖課程設置〗主幹學科:中醫基礎醫學、西醫基礎醫學、中西醫結合臨床醫學。
主要課程: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葯學、方劑學、人體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生物化學、葯理學、西醫診斷學、醫古文、英語、計算機、中醫內科學、中西醫結合內科學、中西醫結合外科學、中西醫結合婦產科學、中西醫結合兒科學、生理學實驗技術、分子生物學實驗技術、中醫古典醫籍(內經、傷寒、金匱要略、溫病)。中西醫結合臨床思維方法學等。
〖學位授予情況〗完成學業成績合格者,根據《國家學位條例》授予醫學士學位。
〖畢業生擇業方向〗畢業後能夠從事中西醫結合臨床醫療、教學、科研等工作的復合型醫學專門人才。
三、四年制本科專業
1. 中葯學專業
〖培養方向和目標〗 本專業培養掌握中醫葯傳統理論知識和現代生物醫葯技術,適應我國中醫葯事業發展需要,能從事中葯研究、生產等多種崗位工作,具有較強適應能力和競爭能力的高級中葯專門人才。
本專業要求學生系統學習中葯學相關的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在知識結構上體現傳統中葯學與現代葯學的結合,中葯學與醫學、生物學的結合,掌握運用現代實驗研究技術、中葯制葯技術、中葯新葯研究技術,在中葯專業領域中具有獨立工作和研究創新能力。
〖課程設置〗 本專業課程設置,除公共基礎課外,主要有計算機應用、高等數學、中醫學基礎、中葯學、物理化學、分析化學、葯理學、葯用植物學、中葯化學、中葯鑒定學、中葯炮製學、中葯葯理學、中葯葯劑學等。另外,在選修課課程中設置中葯學、中葯制葯、中葯營銷三大選修模塊。教學過程中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並舉,並安排葯用植物學野外實習、醫院見習、畢業專題實習等實踐教學環節。
〖學位授予情況〗完成學業成績合格者,根據《國家學位條例》授予理學士學位。
〖畢業生擇業方向〗 與中葯以及相關領域的教學、科研、生產單位;葯品檢驗與管理機構;各級各類醫院葯劑科和葯品經營企業。
2.葯學專業(中外合作)
[培養方向和目標]
本專業為適應中醫葯事業的發展和社會對中醫葯國際化人才的需求而設立,旨在培養能參與國際競爭,具有較強雙語能力和掌握相關葯學知識及技能,適合在葯品生產、檢驗、流通、使用和研究領域從事葯物鑒定、葯物設計、葯品質量控制、葯效評價、葯物制備、葯物銷售及臨床合理應用等方面工作的葯學專業技術人才。
本專業由上海中醫葯大學與英國倫敦城市大學(London Metropolitan University)聯合辦學,課程設置涵蓋中英兩國相關專業本科教育的主要科目。課程教學注重英語能力的培養,部分主要課程由倫敦城市大學教師全英語授課任教。學生在掌握英語語言技能的同時,本學習葯學各主要分支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接受葯學實驗方法和技能的基本訓練,具有葯物制備、質量控制評價及指導合理用葯的基本能力。
[課程設置]
主幹課程涉及葯學、化學、生物學等學科。主要課程有:分析化學、葯理學、葯物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天然葯物化學、生葯學、葯物分析學、臨床醫學概論、葯事管理、微生物學、中葯學等。主要實踐教學環節包括天目山野外實習和畢業專題實習。
[學位授予情況]
四年內修完規定學分,可同時獲得本校葯學專業理學士學位和倫敦城市大學理學士學位。英語水平達到規定要求(雅思6.0),可直接申請赴倫敦城市大學繼續學習一年,修完規定學分後,將獲得碩士學位。
[畢業生擇業方向]
與葯學、中葯學以及相關領域的教學、科研單位、生產經營企業,葯品檢驗、管理機構。
[備注]
本專業學生高考英語成績應達到90分以上。學費標准19000元/年;赴英國學習一年,學費按倫敦城市大學規定繳費。考生一經錄取入學,不能申請專業調整。
3.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衛生管理方向)
〖培養方向和目標〗本專業培養掌握醫學專業知識和現代衛生事業管理科學理論、知識和技能,具有較強的組織管理能力、科研能力,身心健康,有良好的專業知識、良好的信息素質、良好的人文素質,能在衛生管理部門特別是中醫葯衛生事業部門從事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本專業要求學生系統學習衛生事業管理方向相關的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了解醫學特別是中醫葯學基礎知識,衛生預防基礎知識、公共衛生政策、法規等,在衛生管理專業領域具有獨立工作和研究創新能力。
〖課程設置〗除公共基礎課外,主要有計算機應用、高等數學、管理學基礎、西方經濟學、衛生經濟學、會計學、統計學、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心理學、預防醫學、醫院管理學、市場營銷學、衛生事業管理學、葯物經濟學、衛生法學、現代醫院營銷戰略、財務管理、葯品質量管理、組織行為學、公共管理學、戰略管理等。另外在選修課程中設置社會醫學、邏輯學、自然辯證法、經濟法、流行病學、醫學心理學等課程。
〖學位授予情況〗完成學業成績合格者,根據《國家學位條例》授予管理學學士學位。
〖畢業生擇業方向〗各級醫療衛生機構的管理部門,與衛生管理領域相關的教學、科研單位,相關的醫療衛生企業管理部門。
4.康復治療學專業(中西醫結合方向)
〖培養方向和目標〗本專業培養適應社會和醫學發展需要的系統掌握康復醫學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具有中西醫結合的康復醫學特色、扎實的中西醫醫學基礎、合理知識結構、鮮明專業特色、較強實踐能力的康復醫學醫療技能的應用人才。
〖課程設置〗基礎課主要有: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人體解剖學,診斷學基礎等;專業基礎課及專業課主要有:康復醫學導論、康復療法學、康復評定、康復治療、針灸學,推拿學,中醫內科學、西醫內科學,外科學、運動醫學等。
〖學位授予情況〗完成學業成績合格者,根據《國家學位條例》授予理學士學位。
〖畢業生擇業方向〗各級康復醫療機構,包括中醫、西醫、中西醫結合醫療機構的康復科、各類運動康復機構,老年康復院等;各級醫療機構中的相關臨床科室,如針灸科、推拿科、骨傷科等;醫學院校中康復醫學及相關學科的教學和科研工作。
5.護理學專業
〖培養方向和目標〗本專業主要培養掌握較深的現代護理學的基本理論、必需的基礎醫學、衛生保健、臨床醫學、中醫學等基礎知識;掌握中西醫護理技能和專科護理技能,能夠靈活地運用中醫整體觀開展身心整體護理的高級護理應用型人才。具有較高的英語聽說能力和科研、教學能力。
〖課程設置〗主幹學科有醫學基礎、護理學等;主要課程有人體解剖學、生理學、葯理學、護理心理學、護理管理學、社會人文學科、中醫學基礎、中葯學、中醫護理學基礎、西醫護理學基礎、社區護理學、精神衛生護理、內科護理學、外科護理學、中醫臨床護理。
〖學位授予情況〗完成學業成績合格者,根據《國家學位條例》授予理學士學位。
〖畢業生擇業方向〗上海市各級醫療機構及護理教學機構,從事護理臨床、護理科研和護理教育等工作。
〖備注〗本專業限招身高1.65米及以上男生和身高1.55米及以上女生,品貌端正(面部無生理缺陷及明顯缺陷)。
四、三年制大專
護理專業(中外合作)
五、三年制高職
1. 護理專業(中西醫結合)
2.康復治療技術專業(老年管理與服務方向)
3.醫療美容技術專業(中醫美容方向)
4.醫學營養專業(中醫營養方向)
5.中葯制葯技術專業
6.護理專業(梅隴校區)
7.醫學營養專業(營養與衛生方向)
『捌』 圖解中醫的目錄
第1章中醫「健康觀」
什麼是中醫
依體質決定治療方法
中醫的人體觀
抵抗力與疾病成因
什麼是「虛證」
什麼是「實證」
虛實不同,療法各異
第2章中醫「疾病觀」
人為什麼會生病
「外因」——六種邪氣
內因——精神緊張、心理失衡等情況,中醫稱為「七情」
飲食作息「違規」,身體狀態下降
體質造成的影響
Q&A疾病與病因
認識你的身體
「氣」的作用
「氣」的失調:氣虛、氣滯、氣逆
「血」的製造和作用
「血」的失調:血虛、血熱、血淤
「津液」的作用
「津液」失調:津液不足、痰濕
「氣、血、津液」的相互關系
「精」的生成與作用
「陽氣」的作用
了解個人體質
「怕熱」與「怕冷」
易疲勞
臉色「泛紅」與「發黑」
肌膚「浮腫」與「乾燥」
Q&A關於陰陽
Q&A關於五行
五臟六腑的功能與分工
肝和膽的功能與失調
心和小腸的功能與失調
脾與胃的功能與失調
肺和大腸的功能與失調
腎和膀胱的功能與失調
中醫的診察方法:四診
望——用眼睛觀察
聞——用耳和鼻觀察
問——用詢問方式收集情報
切——摸脈、按腹了解病情
判斷身體是否平衡的四種尺度
從「表」、「里」劃分病邪位置
從「寒」、「熱」衡量病邪性質
從「虛」、「實」定位病邪趨勢
第3章中醫「養生法」
成為「中葯通」
了解致病原因,選擇適合的中葯
中葯的配伍
中葯的種類
中葯的作用與特點
中葯的服用方法
中葯的副作用
中葯的治療方式
何時、如何服用中葯
Q&A關於中葯
成為「點穴高手」
成為「食療專家」
第4章全身性病症
第5章各部位病症
第6章內臟病症
第7章女性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