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參考文獻 » 人物采訪的範文

人物采訪的範文

發布時間: 2021-01-25 00:56:55

1. 人物訪談報告怎麼寫

生涯人物訪談記錄
訪談時間:2011年8月3日
訪談方式:面對面
被訪談人:黃先生,大學本科學歷計算機專業,現任海鷗公司旗下益成茶行市場部主任
訪談內容:
問題1:您是如何找到工作?
答:是通過熟人介紹的,經過數月實習,通過自己的努力,從銷售一步一步干到了主管。
問題2:您認為具有什麼樣的精神品質、性格和能力對工作來說是重要的?
答:堅持。對於經驗來說,都是需要用時間來培養的。堅持一份工作,就會產生經驗,從而會有更大的發展。還需要踏實的性格,畢竟這種工作並不會短時間就能有一個很滿意的收入,所以需要踏實。其實做這行還需要對市場的敏銳的觀察力,因為每一個行業都有競爭,如果做不好,那麼只能被淘汰。只有搶先抓住市場的動向,知道顧客需要什麼,才能離成功越來越近。
問題3:這項工作所需要的個人品質、性格和能力在同別的工作要求的有什麼不同?
答:首先是有與人溝通的能力,而且最好是這種能力特別強,因為在賣場銷售的時候,就是面對面的與顧客交流,如果溝通不好的話,首先會影響你的銷售業績,其次甚至會引發矛盾,遭到投訴,工作不保。溝通能力是一方面,還要有想上一個問題中提到的堅持、踏實和耐心,這些即是所有工作順利進行的前提,也是我這份工作的成功因素。像我現在的工作,還需要善於發現問題,解決並將其總結,把每一個店在銷售中的問題,歸納匯總,製成文字材料經典案例,在日後給所有的銷售講課的時候教授給她們怎樣解決這些問題。提到給銷售講課,我的工作還需要一些勇氣,不能怯場。當然也需要日積月累的經驗,如果不是我也是從基層的銷售干到主管,也許會與銷售們有距離。所以也許有基層的鍛煉。
問題4:剛參加工作時會有什麼培訓?
答:剛進入工作,公司會對企業文化和公司產品經行培訓,而且產品推新的時候,也會有培訓。
問題5:平常在工作方面您每天都幹些什麼?
答:在辦公室中處理各個經銷商的問題與銷售業績統計。根據最新的市場銷售信息反饋,判斷消費者的需求,定期組織市場調研、收集市場信息、分析市場動向、特點和發展趨勢,從而確定銷售策略,建立銷售目標,制定銷售計劃。
問題6:男女工作者在這份工作上機會均等嗎?
答:現在的工作基本是男女平等的了。工作嘛,都是有能者居之。只要自己有這個實力就去勇敢拼搏,你就能夠爭取到自己想要的。
問題7:覺得現在實現您的人生價值了么?家庭對您的工作滿意么?
答:我覺得我已經實現了人生價值,我的人生價值並不多麼偉大,只是想讓家人溫暖就好,只要滿足這一點我就心滿意足了。家裡對我的工作也很滿意,我們公司的休假是和國家頒布的放假一致,這使我有充足的時間來陪伴我的家人。
問題8:您對我們大學生有什麼建議嗎?
答:在學業上,把自己的專業知識學好,無論什麼專業,只要它存在就有它的價值,所以不要渾渾噩噩的度過大學時光。在生活中,要吃苦耐勞,用於實踐,要知道實踐出真知。
活動感受:
社會的復雜多樣,變幻莫測,是在書本、網路和學校里無法感受和洞悉的到的。沒有親身的經歷,就無法清楚地了解當今就業形勢的真實狀況,就只能讓自己繼續隔絕於社會之外。
這次的假期實踐以及生涯人物訪談都給了我很大的感受,對我也有很大幫助。我也就此次活動的感受進行以下幾點總結:1.首先需要定位自己做什麼合適,要有一個職業生涯的規劃。2. 積極爭取學習和進步的機會。3. 積累個人的信譽。從你的職業生涯的第一天,就要按照誠信的原則辦事。要做到,當人們提起你的名字的時候,說,這人還不錯,做事還行。4. 注意利用資源。如果你有有錢的親戚、成功的長輩或者朋友,可以充分利用這些機會,得到更加順利的發展前景。5. 注意人脈的積累。最終,事業要靠在社會上的人脈的資源。要注意認識在你這個行業的人,結交他們,最終他們會成為你事業上的助力。6. 多聽聽成功的前輩和成功的朋友的意見。注意少聽家裡長輩的意見,尤其是都已經退休的長輩,他們對社會的認識還停留在很久以前,而這個社會已經發生很大的變化呢。最重要的是,長輩有時候會強求你做一些事情,但是,最終的結果他們是不負責的。只有你才能對自己負責。
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所以我們在大學這個小社會圈裡就應該為我們進入大社會做好充分的准備。我們從現在起就要積極關注社會動態發展,學習好專業知識,積攢社會經驗,擴寬自己的人脈,為自己的未來道路鋪好路基。

2. 人物采訪稿範文

地球變暖的采訪稿
親愛的爸爸:
1.您知道地球變暖是怎麼造成的嗎?
2.您知道地球變暖有什麼危害嗎?
3.你知道我們應該怎麼制止地球變暖呢?
4.地球變暖人類參與破壞了嗎?

謝謝您的支持與參與。再見!

3. 人民日報對人物專訪範文

[導讀]9月16日,張藝謀執導的電影《山楂樹之戀》全面上映。在經歷了《英雄》創造的大片時代和《三槍拍案驚奇》引發的爭議之後,人們將這部電影看做張藝謀的回歸之作。

張藝謀漫畫(羅雪村繪)
□奧運會開幕式的成功,不是我個人的功勞,我只是做了我分內的事情,歸根到底是國家強大了
□中國主流商業電影與好萊塢的差距是全方位的,就跟NBA似的,世界聯隊都不一定打得過它
□當年拍《英雄》(電影版、美劇版)、《十面埋伏》,我被罵得不少,但我不在意,我要適應這個環境,我要挑戰
□作為導演,你不能只堅持你的藝術,孤芳自賞,否則好萊塢都打到你的家門口了
□時代偉大,但時代不等你,你還沒醒過味來呢,你還曲高和寡呢,時代過去了,你也就過去了
9月15日下午,張藝謀做客本報「文化講壇」,談及最新作品的同時,回顧了自己過去的創作歷程,並對當下的中國電影產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影視產業的興旺必須以文學的興旺為前提
記者:你曾經把莫言、蘇童、余華等作家的文學作品搬上大銀幕,你是如何處理文學和電影這兩種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之間的關系?
張藝謀:首先,我覺得文學是一個民族的基礎,所有的藝術,尤其影視,離不開文學的母體。我們第五代導演起步的時候是上世紀80年代,而那個年代,中國文學非常的多元化。所以我老是說,中國影視產業真正的發展和興旺必須以文學的發展和興旺為前提。
相形之下,今天的好劇本太少。我覺得文學和影視是兩個范疇,當文學轉化成影視的時候需要進行二度創作。有的文學作品中出現的場景,可能並不適合在影視作品中出現,這樣一來,影視創作的過程中就必然對文學作品有所增加或者刪減,但總的來說,要盡量做到形散意不散,原作者和導演一定要互相欣賞,互相信任。
記者:你以前的作品非常注重形式感。但在《山楂樹之戀》中,你似乎刻意迴避了對形式的追求。
張藝謀:這個故事給我的感受就是朴實無華,我覺得應該用平實的敘事娓娓道來,才能把人物塑造好,才能讓故事有滲透感。
我們從小接受的美學教育就是內容大於形式,形式為內容服務。其實在很多藝術創作中,需要平衡內容和形式的關系。電影是一種視覺藝術,這決定了形式的考量也要費很多心思。有時候遇見一個好故事,如果在形式上不仔細配合它,搞不好這個電影就很難看。尤其是商業類型的電影、娛樂類型的電影,某種程度上更要注重形式。
要培養年輕觀眾對國產電影的熱情
記者:2002年的電影《英雄》開啟了中國電影的大片時代。去年以來,這股大片熱慢慢退潮,你也選擇了回歸中小成本影片路線,你怎麼看待中國電影的大片之路?
張藝謀:電影創作的模式不是固定的,很多導演可能會像我一樣,選擇是帶有隨意性的,不太自我設計。但是大小也罷,多少也罷,電影創作還是要百花齊放。中國人多,口味也多。拍電影就跟開飯館一樣,只要菜做得好,大菜小菜都有人吃。
我們經常算一些硬性的數字,比如現在擁有5000多塊銀幕,如果達到15000塊,我們的電影單片票房紀錄將達到15億或者20億。但這僅僅是硬體的發展。
其實,中國非常需要培養年輕觀眾對國產片的熱情,否則我們就會重蹈韓國、台灣等地區的老路,好萊塢會利用你的這些數字,利用你的這些人群,在10年之內培養起一兩億忠實於它的年輕觀眾群,到那時候國產電影就真的很危險了。
現在有一個好苗頭,年輕觀眾開始對國產片有熱情,在市場上賣得最好的經常是中國的片子。中國人還是愛說中國的事,還是愛看中國的電影。尤其是現實主義的電影,喚起情感共鳴的時候,它的市場號召力超過了好萊塢大片。這實際上給我們提出了一個責任:不管是文藝片,還是商業片,我們都要盡量把它拍好,維持觀眾的這種熱情。
記者:吳宇森曾說過,中國電影幾年前是有藝術沒市場,現在是有市場沒藝術。也有人覺得,電影創作已被資本綁架,很多導演在市場利益面前妥協,電影失去了藝術性和思想性。
張藝謀:這是一個很復雜的問題,質量的提高有時候需要時間,需要年輕導演的成長。中國現在平均每天增加3塊銀幕,這個速度要遠遠高於一部優秀作品誕生的速度,也就是說影院越來越多,觀眾越來越多的時候,作品數量還可以對付,但質量往往跟不上,我自己很有這種憂患意識。
在全世界來看,每年達到既有娛樂性,又有思想性、藝術性的作品,其實少之又少。另外,我覺得我們的評論、媒體和輿論也要進行引導,文藝批評不能完全為了票房炒作而存在,應該和文藝創作相互促進。
在今天這個商業化的社會環境里,我們在創作的時候怎麼平衡藝術和商業之間的關系,難免會有一些迷失,有一些困惑。實際上,這個矛盾不僅是在中國存在,在其他國家也存在。我預計在未來5到10年,這個矛盾在中國會更加明顯地凸顯出來。年輕導演一定要直面這個時代,只有適應了它之後才能駕馭它,只有在平衡藝術和商業之間的關系之後,年輕導演的作品才有生命力。
當年拍《英雄》、《十面埋伏》,我被罵得不少,但實際上我不在意,我要適應這個環境,我要挑戰。我不能老說自己是藝術家,高高在上,思想特別深刻。到今天為止,我在全世界賣得最好的電影是《英雄》,它也給我信心,裡面至少傳遞了一些中國文化的信息吧。
作為導演,你不能只堅持你的藝術,孤芳自賞,否則好萊塢都打到你的家門口了,年輕人都不愛看你的電影了,那就沒有意義了。時代偉大,但時代不等你,你還沒醒過味來呢,你還曲高和寡呢,時代過去了,你也就過去了。

4. 校園人物專訪範文

專訪攀枝花學院青年志願者協會外聯部部長何華

--------------------------------------------------------------------------------

2011年3月6日下午4點,攀枝花學院青年志願者協會(以下簡稱「志協」)外聯部部長何華在志協辦公室接受了我們的專訪。她出於1989年10月23日,來自四川射洪,現就讀於人文社科學院09級法學2班。2009年10月加入志協外聯部,至今志願服務時數已多達170個小時。她獲得過「攀枝花學院四星級志願者」「四川省第13屆少數民族運動會優秀青年志願者」等榮譽稱號。在我們眼中,這個被我們稱為「華姐」的女生是一個秀外慧中、做事認真、腳踏實地、幽默自信、開朗樂觀的人。

扮演好學生的角色

對大學的認識,華姐把大學當成進入社會的過渡。首先端正對學校的認識,再好的大學也有差生,再差的學校也有人才,關鍵是看你自己在大學的發展,你是否扮演好了一個學生的角色。她主張學習為主,上課為先,該學習的時候認真學習,不要因為太多的社團活動耽誤了專業課的學習,本末倒置會得不償失的。

選擇了就要走下去

「我就是受不了看見別人需要幫助,而我們有能力幫卻不幫。」華姐說:「助人為快樂之本,自小就喜歡幫助別人,來攀大看到有青年志願者協會,就積極向組織靠攏,加入到志願者行列了。」選擇了就要走下去,要對得起自己的頭銜。事實上她也這樣做了。初任部長之時,秘書長要求做策劃時間緊,任務重,最困難的是以前重未做過策劃,該怎麼做一概不知。夜深人靜的時候,她與一盞台燈相伴,一手用手機翻查做策劃的資料,一手握筆摘錄,就這樣學會了做策劃,也完成了對自己的挑戰。她笑道:「真的,有時候人不逼自己,就不知道自己有多能幹,要相信自己。」

選擇了,走下去,收獲的是成長。華姐與志協一同成長,兩年來她參加了協會的許多活動。她說印象最深的有兩次。一次是去看張楊(生於1992年,患進行性肌營養不良,手腳肌肉萎縮,醫生斷言他活不過18歲,卻仍堅持作畫),她感慨:「以前以為自己就算堅強的了,見到張揚才明白堅強的真正含義!」

還有一次就是四川省第13屆少數民族運動會期間去機場服務。她坦言,自己是比較貪睡的,但那段時間她每天早晨都是5:30准時起床的。她說,「我們做的都是小事,也就給候機的乘客端杯開水,陪他們聊聊天,為初來攀枝花的朋友們介紹路線,事後我們學校的志願者受到很多人的好評。」試想在海拔一千多米的機場,寒意沁骨,一杯冒著熱氣的開水和耐心的陪伴帶給候機乘客的是怎樣的溫暖與感動。

在志協這條路上,她正越走越遠……

平平淡淡才是真

對於愛情,她不嚮往瓊瑤小說里的轟轟烈烈,反之,她喜歡細水長流的堅守。順其自然,不為愛盲目是她的愛情觀;如果他真的愛你,他會為你們的未來打算,對你們的未來負責。華姐對她現在的男朋友非常滿意,她講了一些他們之間的往事:換屆的時候,她曾問他,她去不去競選部長,去的話陪他的時間就更少了。他說,去!而千里之外的他許多晚上都等到她結束工作再跟他聊聊。提到這些,滿臉洋溢著幸福的華姐眼神里寫滿愧疚,她說:「挺對不住他的!」

華姐還幽默的說:「隔那麼遠,吵個架都吵不好的,打電話還多費錢,聊QQ呢,信號又不好,發一條消息半個小時才收到!不過我們很少吵架,就算吵架也是他給我道歉的。」我們也都忍不住笑啦。華姐說,「但我也決不把感情的問題帶到學習和工作中去。」

對於未來可能面對的最大困難,華姐打趣的說道:「就看過得去2012不。」我們再一次大笑,接著她正色道:「其實對於未來,我只希望找到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困難再大總是有辦法解決的的。以後嘛,最好可以當家庭主婦,過平淡的生活。」

對於現在,華姐如是說,要對自己好點兒,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不要杞人憂天,踏踏實實地過好自己的生活就可以啦。

近一個小時的專訪伴隨著大家的談笑聲結束了,這次專訪讓我們對工作、學習、愛情都有了重新的定義,相信大家也對華姐有了一定的了解吧!

5. 人物采訪稿怎麼寫

1 扎實的采訪前准備

我有幸見到過易立競老師准備一個采訪,對方是一個曾經非常有名但已經過氣的女明星,她找了所有關於這個女明星的文字資料,包括1本在淘寶上買來的破破爛爛的關於她的舊書,發行於90年代中期。因為這個女明星非常有名,所以關於她的文字資料是海量的,但易老師還是認真地讀了所有。這只是她的工作常態。我有時會問自己一個問題:如果我是要采訪A(A是一個我非常了解的人)我會問什麼問題?如果我的問題不夠好,那肯定是因為我對我的采訪對象不如我對A了解的多。

2 充實的采訪

艾未未說困困采訪他,時長一個多月,他疑惑:這個姑娘采訪我的內容都夠寫一本書了,我除了上廁所,去哪她都跟著。困困寫艾未未的那篇文章我覺得相當棒。這不是一個簡單的2小時對話能呈現出的人物采訪豐富度。那篇文章我印象相當相當相當深刻。

3 如果水不夠多,說明井不夠深

我曾經想要報道一個被很多人報道過的名人,但隨後我覺得我再不可能想出來更好的報道角度,於是我放棄了。但後來,我看到了讓我驚喜的關於他的報道,我很後悔。有時候是我們自己為自己設置了一個壁壘。在本刊,我最想學習的人是彭蘇老師,而這句話是她教會我的。

4 一個良好的業務討論氛圍

和蔣老師、楊瀟的每次討論都讓我受益無窮。我覺得,做人物報道時,對這個人做出的判斷常常會囿於經驗、知識和觀點限制,此時,良師益友會幫助你做出判斷和建立邏輯。

5 大量的閱讀與思考

這會讓文章成文時文筆通順、結構圓融。也許我寫不了非常好的特稿,但我們總能憑借自己的努力讓稿子拿到80分。

其實歸結起來上面這么多就倆字:勤奮。

其他諸如天賦才華靈光神來之筆的詞兒,都不是我這種普通人能有幸擁有的。

這些當然重要,但人發揮主觀能動性做到的,是這些。

6. 急需一篇校園人物采訪稿範文

1.找好人物2.寫下提綱(問題)3.進行采訪(並記下重要語句)4.利用采訪後的內容,寫下采訪文。

7. 職業生涯人物訪談求範文

生涯人物訪談記錄(一)訪談時間:2008年12月12日訪談形式:QQ聊天【附錄(一)附有QQ聊天記錄】訪談人:潘歡歡、丁海仙、方羽芬

記錄者:周海燕、樂維亞、竺盈利被訪談人:周**被訪談人物簡介:周**,畢業於中國政法在大學新聞系,並獲得法學雙學位,現為「經濟觀察報」記者。訪談詳細過程記錄:楊悅:您好,很榮幸您給予了我這樣一個能夠訪談您的機會,首先謝謝您從百忙之中抽出時間接受我的訪談。朱熹妍:好的,不用客氣。楊悅:我們知道現在找工作很難找,好工作就更難找了,我想問一下您,您是怎樣找到這份工作的?朱熹妍:是簡短點呢,還是詳細點呢?楊悅:詳細點吧!朱熹妍:一開始是大二的時候在《經濟觀察報》社會實踐,很多同學都選擇一個地方蓋章就混過去了,我覺得還是真的出去學些東西比較好。後來獨立做了幾篇稿子,報社感覺不錯。2007年10月份,我也是剛剛考完司法考試等成績,於是就在幾個媒體中應聘。主要就是兩個:北京青年報和經濟觀察報。北青的招聘前前後後要三四個月,經觀的有熟人推薦,正好他們缺人,就進去了。楊悅:恩,那麼請問如果在大學學的專業不是記者方面的專業,您認為以後有可能做記者工作嗎?朱熹妍:有,現在媒體裡面一多半的人都不是新聞專業的。一些專業甚至比新聞專業更容易找到新聞職位,比如英語、經濟。一些理工的知識背景對一些選題的操作會更深入。楊悅:那這么說就是說從事記者行業沒有太大的專業*羅?朱熹妍:對,但是比較重要的一點是,對邏輯能力、應變能力、和對文字的把控能力要求稍高。現在的傳媒很少能夠等待你成長,除開國有企業內部媒體外,都需要有經驗、有人際關系的。所以必須讓自己看起來經驗豐富。楊悅:那麼您認為如果想要以後從事記者工作,在大學階段應該多做些哪方面的准備?需要像其他許多行業一樣考些什麼資格證嗎?朱熹妍:不需要考什麼證。考證完全憑興趣,但是一些專業性比較強的媒體除外,另外一些體制內的媒體還停留在**招聘要求上,要求英語六級達到一定分數,還有計算機等級證書。大學階段應該多多閱讀報紙、期刊雜志之類的刊物,以及經典文學著作和現代暢銷書——這樣你才不會與社會脫節。另外不要偏科,要一專多能。楊悅:恩,請問記者工作是您理想的工作嗎?或者說,從事這一行業您覺得與您的興趣愛好有關嗎?朱熹妍:從某些方面說,記者這個職業比較理想,生活比較充實、多彩,待遇方面也比較好。能夠與社會高層接觸是一個很好的平台。我一直認為,興趣、愛好與工作無關。但是你的工作是否符合你的價值觀比較重要。這關繫到你的自我價值實現。楊悅:呵呵,剛剛您提到待遇方面比較好,我想冒昧的問一下,您一個月可以拿大概多少薪水阿?朱熹妍:基本工資很低的,2000.補貼6、700,稿費就屬於多勞多得了,從3000-6000不等。另外一些活動經費2000左右。能夠保證是每月差不多6000。楊悅:哦,那看來即使有了一份很好的工作也不能養尊處優,還得努力干呀!朱熹妍:是啊,除非你進國企或者**。嘿嘿。楊悅:做記者工作的話可能會遇到那些困難,其中遇到的最大的挑戰是什麼啊朱熹妍:如何面對他人的要求:因為你對報社有工作責任;因為你有話語權,很多人都會找你幫忙;作為社會人,你的親友也會對你提出要求;最嚴重的是,你自己對自己的要求,通常是最嚴格的,反映在報道上,就會無休止地煩下去。這些都需要控制度。楊悅:我們知道哈,記者工作肯定經常需要在全國各地到處跑,作為一名女記者,一方面需要在外到處跑新聞,另一方面,作為一個家庭的主心軸,有可能與許多家庭的事情需要你去料理,您覺得這矛盾嗎?您是怎麼樣處理這兩者關系的。朱熹妍:哈哈,我們是80後,我們不做飯的,挺多一周用全自動洗一次衣服。實在看不下去了請個鍾點工打掃衛生,自己房間的就自己打掃了。基本上沒有什麼家務。楊悅:呵呵,貌似現在80後都不在家做飯了哈,呵呵。您認為記者行業的前景如何阿?需求空間還大嗎?朱熹妍:記者行業是不朽的,但是記者是容易生銹的,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基本上每年要換一批新的。但是應屆畢業生很難進入一線媒體,如有此志向,一定要注重實踐經驗和視野開闊。另外,除非你有情節,否則記者不是一個終生的職業。我准備干幾年積累些經驗和資源後再深造,或者創業。人,不一定要把自己規劃得太死楊悅:恩,今天跟您聊了這么多,真是讓我受益匪淺,希望以後還能經常與您聊聊,再次感謝您能接受我的訪談。謝謝!朱熹妍:不用客氣。

8. 急需一篇校園人物堅持不懈專訪範文

人物專訪的提問技巧- -

人物專訪,是記者請新聞人物就專門性的問題進行解答的一種方式,是記者帶著目的對有關人士進行專門的采訪。是以記者同人物的談話為主取得直接材料並穿插背景材料而成的一種特殊通訊。它比一般報道要詳細而生動。專訪中少不了采訪對象、記者兩個因素。專訪的特點在一個"專"字,重點是一個訪。人物專訪既強調新聞性、政治性又要強調其可讀性。相對於其它新聞形式,人物專訪可讀性具有親和力。因此,為受眾所喜聞樂見。

人物專訪難寫在於人們對其要求和關注程度高。人物專訪難寫在於如何不流於平淡、所寫人物有鮮明特點。如果讀者看完後能記住這個人物,並與其他人物區分開來,這就可以說是一篇成功的人物專訪。而鮮明的人物、典型的事例,生動的細節都取決於采訪的成功與否。記者與被采訪者的交談溝通是最重要的一個途徑。採得好採得細,對人物就有較為深刻的了解和認識,就能夠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徵,從而發現人物的閃光點和與眾不同之處,才能更加准確地提煉主題,讓讀者想看、愛看,覺得可信、可親、可學。采訪失敗,就是再精心運作,也寫不好。采訪的好壞,記者提問的技巧尤為重要,問題提得好、提得准有助於打開采訪對象的話匣子。

筆者認為目前記者在提問中容易出現以下幾點不足:一是提問過大過空,讓被采訪者不知如何回答。一些記者采訪還是喜歡"你有什麼感想"等"老三問"套話。二是記者口頭表達能力差,提問不能簡明扼要。問話讓采訪對象不得要領,一些記者輕問重寫,提問辭不達意,他們往往筆頭功夫過硬,嘴上功夫不行,在認識上還有偏見:認為注重口才是講花架子,不務實。筆者經常能看到一些記者提問,說了好多話繞不到主題上,如問一個農民企業家,下一步的打算,是否有意於資助農村教育。說來說去,不僅把被采訪者說糊塗了,連記者自己也不明白說了什麼。三是記者的采訪態度不端正,也有學識有限。有的記者提問時信口開河,對對方回答不理解,使對方在心理上產生反感,從而與記者拉開了心理距離。這些都在無形中影響了采訪對象的談話情趣。

被采訪對象容易出現下面幾種情況:一、主觀上是配合採訪的,但卻由於緊張或激動總是開不了口。來自基層的農牧民、工人容易出現這種現象。二、消極應付采訪。雖然開了口,卻總是偏離主題,或有意識地迴避記者某些敏感問題。三是采訪對象牽引著記者跑,被采訪者信馬由韁,一瀉千里地講下去,記者不能控制局面,采訪費了不少時間,看似記了一大堆,要用的卻不多,既費時又費力。

針對以上一些不足和問題,筆者依據自己膚淺的經驗,提出以下幾點建議,供同行探討。
一、事先圍繞主題設計一些重要問題。在采訪過程中,記者要確立主題,圍繞主題事先精心設計幾個問題。一些問題可以現場發揮,但關鍵的問題一定要做准備。記者在采訪前主題明確既可保證采訪有的放矢,也能減少時間浪費。記者必須要有幾個直奔主題的問題,事先要有充分的估計,不打無准備之戰。有些口才不太好的記者,用這種方法,效果更好。一是可以做到心中有底,臨陣不會慌亂。二是也可以事先練習問話。幾個問題其實也就是采訪的大綱和思路。有助於記者控制局面,把采訪者引到主題上來。筆者在采訪一個商界女強人時,這個女企業家見多識廣,表現慾望很強,話很多卻總跑題。筆者事先設計的幾個問題就用上了,一跑題,就用一個問題把她問回來。

二、用內行話提問。行家伸伸手,就知有沒有。記者張嘴一問,被采訪者就能聽出來,你對他的事情了解不了解,你對他的工作認識程度有多高。記者問外行話,很難獲得被采訪者的認同,也就無從深談,記者也就難以探尋到被采訪者的內心世界。記者要與采訪對象交朋友,觸及他最敏感的神經,探索其心靈。最容易找的共同語言就是采訪對象的行業話題。這對於采訪性格內向、靦腆、有膽怯心理、不易開口的采訪對象有效果。記者可以提問一些他所熟悉的話題來引導他開口,最簡單就是和農民談他的莊稼施了什麼肥;和牧民談產了幾只冬羔;和司機談車的型號性能。當然千萬不能不懂裝懂,冒充內行。如記者采訪下崗再就業典型,采訪對象是做針織品的。筆者以前曾長期采訪紡織行業,對針織較為了解,采訪時順口說出氨綸、細螺紋針、圓形織機等專業用詞,讓采訪對象很驚喜。她認為對她的行業很看重,無形中縮小了心理距離。這次的采訪用了8個小時,采訪對象把想說的不想說的都說了出來,情況掌握得細、全,通訊寫出來就真、有感染力。

9. 人物訪談錄範文

龔仁先生訪談錄參考一下吧

王:看了你在「搜狐」網上發表的小說《兵團戰士回憶》,我們想把它改編成電視劇,你同意嗎?

龔:那還能不同意。這就好比我們家後院扔著一堆破鐵料,你要拿它給我換一輛汽車。我不光同意,甚至有點兒不敢相信。但首先聲明,可不能跟我要錢。

王:我們還給你錢。

龔:那就行!

王:我想問你幾個問題,以便對你有更深的了解。

龔:隨便問。

王:你的小說發表過多少篇了?

龔:這是第二篇。我屬於那種不走運的人,記得年輕時就希望當個作家,這個希望就象一根沾了水的鞭子,無情地抽著我。那時天天寫稿投稿,三十多歲了我的處女作才發表,是一個短篇小說。記得那天我興奮異常,來到一個小飯館,要了半斤二鍋頭一盤涼拌海蟄絲,喝完了醉醺醺地出來。當時天已大黑,我帶著哭腔大叫:發表啦!我不是處女了!大街上的人嚇得直跑。

王大笑:我當時要在場也會嚇跑的。後來還寫嗎?

龔:又寫了好幾十篇,不是退稿就是石沉大海。到發表這篇小說,我已經是五十歲的人了。也就是說為發表處女作我奮鬥了十多年,到發表第二篇小說我又奮鬥了十多年。按此算,我的第三篇小說估計是寫敬老院的事。第四篇就該寫陰間的故事了。

王:是夠不幸的。

龔:當時我覺得可能自己水平太低,後來我發覺不光是水平的事。當時頌揚類的文章占據著文壇,可我寫的是一種和當時反向的文體——諷刺體。後來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上級決定編輯的命運,編輯決定一個作者的命運。編輯要是看不上你,你這輩子就沒出世的可能了。我還明白了一個道理,在中國搞諷刺體是沒有出路的。那時我就說過,我就象樹尖上的柿子,不熟透了不掉下來,掉下來也要摔得稀爛。可反過來說,我從來沒有不幸的感覺,我總是從奮斗中得到無盡的享受。我挺煩那些一說到過去就端出一盆委屈來,把自己扮成灰姑娘或丑小鴨。我說這些只是告訴你我不走時運罷了。

王:現在言論很自由了,你可以發揮了。另外跟你接觸的感覺,覺得你不是寫那類文章的人,似乎毫無幽默感,可看你的小說還挺刻薄挺幽默。

龔:我根本就沒有幽默的素質,我只是一個寫實的作者。主要文革時期太幽默了,你只要如實地寫就是幽默的。就象你如實地寫一個瘋子,寫他吃屎吃尿;寫他說領著咱們幹革命的國家主席是國民黨派進咱們內部的奸細。是你幽默嗎?不是!是這個瘋子幽默。

王:我看你的小說,感覺它既象小說又象散文,有的地方還象雜文,但挺耐讀的。

龔:耐讀就成了。這你就看出來了,我是外行寫小說,根本就不懂那些格式,也正因為不懂所以沒有約束。就象我自己琢磨出來的炸醬,既放大醬還放料酒醋醬油甜面醬番茄醬核桃仁芝麻等等。要是跟正宗炸醬面大廚子一說,人家會鄙夷地笑話你外行,可我家裡人都愛吃。

王:哪天應該嘗嘗你做的炸醬面。

龔:我認為那些寫作章法、規矩之類都是人定的,只要不是上帝定的,凡是人定的可以遵守也可以不遵守,那些狗屁章法未必就是對的。寫小說無非就是編一個故事,編圓了有人愛看就完了。你要聽某些人講寫作,呵!三要素五要素的能把你嚇死。比方說有一塊錢,他們不說有一塊錢,非說有二百個零點五分錢。顧弄玄虛!

王:我非常欣賞你小說的真實感。我想問你這篇小說有多少真實的成份有多少虛構的成份?

龔:百分之百的真實;百分之百的虛構。

王:我明白了,全是真事,但進行了加工。

龔:對!

王:現在好些小說太假,脫離現實。就象一個抹白了臉的女孩,抹得再自然也不象那種天然白的女孩。

龔:沒錯,那是兩種本質不同的東西。抹出來的怕洗臉、怕下雨時沒帶傘,天然的就不怕。我們單位有個女子就這樣,兩道纖細的彎眉和一張雪白的臉,非常迷人。那天上班正趕上下大雨,她沒帶傘,等她跑進單位,眉毛白粉全沖掉了,黑得象個恐龍蛋。大家居然沒認出她來,以為誰姥姥來了。

王:你真能誇張。

龔:不是誇張,中國文壇上這樣的人還少嗎?瞪著大眼白子天天說奉承話。我還認識一個男人,他挺有文採的,就是長得太難看,他瘸著一條腿不說還長著一身癬疥。他自稱是美女作家,筆名叫咪莎,專在網上戲弄男人。那些迷了竅的男人天天求他想見面。

王:這個美女作家夠損的。

龔:你想想,誰不喜歡美女作家呀。

王:很想聽聽你對目前中國小說的看法。

龔:這個題目對我來說太大了、太可怕了。我可不敢說。

王:隨便聊一聊。

龔:看來是想考考我。我對目前活躍在現在文壇上的那些作家的作品都很喜歡,象阿城、蘇童、王朔、劉恆等等,但還沒有到能看出看法來的階段。我還很愛看那些女作家的作品,中國文壇也有點兒陰盛陽衰,好幾位女作家都很可怕,尤其是「二池」和方方的作品。

王:二池是誰呀?

龔:一個是遲子建,一個是池麗。

王:這么個二池,南北兩池子水。能談談對她們作品的看法嗎?

龔:不敢。

王:隨便說一說,你也要讓我知道知道你的一些觀點呀。隨便說說!

龔:我很喜歡遲子建的小說。她是個很有語言天賦的作家,看她的小說就象看優美的散文,平常的文字在她手裡一編排,就變得簡潔透徹富有哲理,讓你看完有一種回腸盪氣的美感。你看她把那個土得掉渣兒的北極村寫得就象天國,我要是那個村長,就獎給她五百斤麥子當廣告費。

王:你真會贊揚,看來你也是個很會說奉承話的人。

龔:那倒不是,她的語言確實好。

王:我也喜歡她的作品,能不能談談她小說的不足。

龔:要說不足的話就是不夠深刻。我覺得對於作家來說,豐富的生活太重要了。一個衣食無憂的作家和一個倍受生活煎熬的作家,他們對社會的感悟絕不一樣。在作品深度方面,池麗就比她強。我覺得池麗象個屠夫,下起刀來又狠又准,能把武漢小市民大解八塊靈魂難藏,但她在語言功夫上遠不及遲子建。我曾瞎想過:假如這兩個女人要合成一個人,准會在文壇上引發地震,把那些自以為是的平庸作家全都壓在瓦礫中。

王:是嗎!看來你對語言很看重?

龔:我覺得語言和小說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東西,語言是一個載體,它運載著你的構思和觀念。語言好不見得小說就好,反過來說,小說內容好不見得語言基礎好。就如同運貨,你用卡車還是用麵包車跟你所運的貨是兩回事。小說內容可以改可以拼湊,可以讓別人幫你增減潤色。語言不成,這一項你偷不了手,你的功底和天分一眼就能讓人看出來。

王:聽說你經常到街頭或酒館偷偷記錄人家的語言?

龔:是。他們的語言太生動了,這些在書本里是絕對學不到的。我喜歡粗糙、樸素、生動的語言風格。好的語言讓人看完應該能觸動你的靈感,我看阿城、蘇童的小說就有這種感覺,不說故事,光語言就能給我激發出很多火花來。有些人的小說內容挺好的,就是語言功底太差,必須耐著性子看。

王:我看你小說里很多都是諷刺教育的?

龔:不是諷刺教育,是諷刺教育中的唯心主義。我們自稱是信奉唯物主義的國家,實際卻是大行唯心主義。比如我們過去的經濟政策、大躍進之類,就是一幫唯物主義者用唯心主義的畫筆描繪的一個理想主義的畫卷。想得挺好,就是不切實際,結果越干越窮。要不是鄧小平,中國也和蘇聯一樣早垮了。反思我們的教育,同樣具有很大的唯心主義成份。這個今天就不說了,因為一說就要佔很大的篇幅。

王:看來你很注意你小說的思想性?

龔:錯了!我的小說絕對沒有思想性。我只是想提出一些連我自己都弄不明白的想法,引起大家的注意、爭論,幫我解答明白。我覺得思想性這個詞很不準確。什麼叫思想性?在中國有幾個有思想的?就一個人有。你看那時侯所謂有思想性的作品,就是重沒重復毛主席語錄。你最好別用思想性這個詞,省得我聽完了更加糊塗。

王:那就不用。用你的話說就是弄不明白的想法。我應該這樣問:看來你很注意你小說有弄不明白的想法?

龔:對對對!因為弄不明白所以才想弄明白。

王:聽著真累!我是越弄越不明白了。我知道你很忙,想再問你最後一個問題:你為什麼喜歡寫諷刺體?

龔:我覺得社會是需要一點兒諷刺的。我通過觀察發現,人和動物最大的區別不是什麼會思維、會使用工具,而是虛偽。哪種動物都沒有人的虛偽。比方說驢順著毛摸它它就高興,人也一樣愛聽奉承話,可有的人就那麼敢腆著臉說他不喜歡奉承。又比方說人人都喜歡性,老天爺就是為萬物這樣設計的,如果不這樣自然界就不可能延續。可你看看那些老爺們虛偽的表演吧,讓人不可理解的是他們那麼的喜歡可又裝得那麼的厭惡。似乎這就是正派。難怪有位先生調侃道:干壞事沒被別人發現你就是正派人。以至於我一聽見作風正派這個詞就覺得那是一種偽裝。

王:是這么回事。有的人幹了壞事總以為別人不知道,其實你不說也就得了,可他還到處粉飾自己。

龔:諷刺就是把這些虛偽的外套給他扒下來。

王:預祝你成功!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